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辽宁省人民当局关于建立残疾儿童 康复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人工耳蜗网  点击数 135  更新时间:2018/10/17 6:29:11  文章录入:admin

辽宁省人民当局关于建立残疾儿童
康复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

各市人民当局,省当局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国发〔2018〕20号)精神,进一步做好全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结合我省现实,现制订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引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导,周全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间、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当局工作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和谐推进“四个周全”战略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间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针对各类残疾儿童的康复需求,凸起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病种,进一步增强统筹和谐和资源整合,提拔残疾儿童医疗康复保障水平和贫困地区残疾儿童医疗康复服务能力,周全进步全省残疾儿童健康水平,保障残疾儿童分外是贫困家庭的残疾儿童与全省人民一道迈入周全小康社会,努力实现残疾儿童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使残疾儿童获得持续健康福祉。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委向导。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果向导核心作用,增强组织向导,以当局为主导,更好发挥各级当局“保基本”的作用,落实部门责任,发挥政治上风和制度上风,赓续推进残疾儿童基本康复服务均等化,统筹各方资源,提拔残疾儿童康复保障能力,进步康复服务质量。
  坚持社会参与。积极孵化培育社会组织,动员社会力量,赓续扩大残疾儿童康复服务供应,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提供支撑。
  坚持家庭尽责。强化家庭是抚养、教育、珍爱残疾儿童,促进残疾儿童心理和生理发展的第一责任主体意识,大力支撑家庭进步残疾儿童医疗康复和抚养、监护能力,为残疾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提供优秀的家庭环境。
  坚持制度衔接。增强与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专项补贴等社会保障制度的有用衔接,确保残疾儿童家庭求助有门、救助及时,实现应救尽救。
  坚持分类保障。针对处于康复抢救期的残疾儿童,在现有康复救助基础上,对于经济困难的重病、重残儿童在康复需求方面存在的凸起题目,根据残疾儿童自身停滞、家庭经济和养护情况分类施策、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守底线、凸起重点、指导预期,着力知足残疾儿童基本康复服务需求。
  坚持公开公正。建立科学规范、便民高效的运行机制,自动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做到公开透明、公平公正。
  (三)总体目标。
  建立与周全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系统,形成党委向导、当局主导、残联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格局。有用防控儿童残疾发生和发展,赓续改善残疾儿童康复服务状态,进步人口质量。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申请、审核流程和结算体例等保障措施,到2020年底,基本实现全省残疾儿童应救尽救。到2025年,建立完美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系统和服务系统,残疾儿童普遍享有基本康复服务,健康成长、周全发展权益得到有用保障。
  二、制度内容
  (一)救助对象。
  具有辽宁户籍、0—7岁、在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精神等方面有出生缺陷和发育非常、必要进行早期干预和康复训练的儿童(有无办理残疾人证均可)。优先救助下列残疾儿童:
  1.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中的残疾儿童。
  2.儿童福利机构收留抚养的残疾儿童。
  3.残疾孤儿、纳入特困人员供养范围的残疾儿童。
  4.其他经济困难家庭的残疾儿童。其他经济困难家庭的详细认定办法,由市、县(市、区)当局确定。
  有条件的地区,可根据不同儿童残疾类别、不同病种形成的停滞紧张程度,结合儿童身心发育特点,扩大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年龄范围,也可放宽对救助对象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定。
  (二)救助内容。
  以减轻功能停滞、改善功能状态、加强生活自理和社会参与能力为重要目的的手术、辅助器具配置和康复训练等。包括视力、听力、唇腭裂、肢体及天赋脊柱裂残疾儿童矫治手术;助听器和人工耳蜗产品成本费补助;配置助行器、助视器、儿童轮椅、安装假肢等辅助器具;助听器、助行器调试补助;视力、听力、唇腭裂、言语停滞、肢体(脑瘫)、智力和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在居住地以外的城市(含远郊)的专业定点医疗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当日来回有困难、必要家长专门陪护的贫困家庭重度残疾儿童生活补助,包括人工耳蜗植入、重度腭裂、下颚裂手术后进行言语康复训练的残疾儿童,重度脑瘫、生活和举动交往紧张停滞的智力和孤独症儿童。
  (三)救助标准。
  救助费用由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医保和新农合基金)、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财政康复专项补助和小我自付部分共同承担。财政康复专项补助资金由中间、省、市、县(市、区)财政共同出资,优先保障残疾儿童接受基本康复服务,先医保、后补助、再自费。按照每年中间、省、市、县(市、区)财政安排的康复专项补助资金数量,根据需求人数,对不同的康复项目给予人均定额补助。在省内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当局购买的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或委托的医疗教育康复机构使用。超出部分由小我承担。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当局依据本地财力状态、保障对象数量、残疾类别等,分类确定康复救助基本服务项目的经费保障标准,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详细标准如下:
  1.医保基金付出范围和标准。
  属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付出范围的残疾儿童基本康复项目,应通过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等资金付出。报销标准实行《辽宁省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目录》《辽宁省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和《辽宁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药品目录》。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庞大疾病保障范围的儿童脑瘫和0—7岁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手术项目,按照省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大力实施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深入推进健康扶贫工程的关照》文件实行。
  对于困难的重病、重残儿童和残疾孤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给予适当倾斜,按规定及时纳入医疗救助。落实小儿举动听力测试、儿童听力停滞语言训练等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政策。对于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残疾儿童、重度残疾儿童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小我缴费部分给予补助。实施好残疾儿童与家庭大夫签约服务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2.财政资金补助范围和标准。
  (1)康复训练类:肢体、智力和孤独症儿童在0—7岁逐年延续康复训练,佩戴助听器的听障儿童言语训练1年,每人每年定额补助12000元;实施人工耳蜗、重度腭裂、下颚裂手术后进行言语训练费用,每人一次性定额补助14000元。
  (2)手术类:实施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视力和肢体(脑瘫)矫治手术、重度腭裂、下颚裂、脊柱裂手术的残疾儿童每人一次性定额补助12000元。
  (3)辅助器具类:城乡重度听障儿童人工耳蜗产品成本费最高补助限额10万元,轻度听障儿童助听器产品(双耳)成本费最高补助限额5000元;肢体残疾儿童装置上肢、下肢,足踝、腕、脊柱、膝、髋等多种矫形器、配置轮椅、助行器等,详细补助标准详见《辽宁省残疾儿童辅助器具适配补助明细表》(附件3)。
  (4)辅助器具服务类:助听器验配调试、助行器制作每人一次性定额补助1200元。
  (5)生活补助类: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后进行言语康复训练的贫困听力言语停滞儿童、贫困重度脑瘫、重度智力和孤独症儿童、贫困重度唇腭裂儿童每人给予生活补助最高限额20000元。
  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态,适时进步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补助标准,渐渐实现免费提供手术、康复辅助器具配置和康复训练服务。
  (四)工作流程。
  1.申请。由残疾儿童监护人向残疾儿童户籍所在地(居住证发放地)县(市、区)残联组织提出救助申请。儿童福利机构收留抚养的残疾儿童、残疾孤儿由儿童福利机构向所属市或县(市、区)残联组织提出救助申请。监护人也可委托他人、社会组织、社会救助经办机构等代为申请。
  2.审核。县(市、区)残联、民政、卫生计生委、妇联等部门组织州里(街道)有关人员对本辖区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进行核查比对,进行评估审核。对于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中的残疾儿童和儿童福利机构收留抚养的残疾儿童的救助申请,以及残疾孤儿、纳入特困人员供养范围的残疾儿童的救助申请,由县(市、区)级残联组织与民政、扶贫部门进行相干信息比对后作出决定;其他经济困难家庭的残疾儿童的救助申请的审核程序,由市、县(市、区)当局确定。
  3.救助。经审核吻合条件的,由残疾儿童法定监护人自立选择定点康复机构接受康复服务。需要时,由市级以上残联组织和卫生计生等部门指定的医疗、康复机构做进一步诊断、康复需求评估。承担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公益二类医疗机构、民办机构通过当局购买服务准入。公益一类或有特别康复技术要求的定点医疗和教育康复机构,由县(市、区)以上残联组织会同卫生计生、教育、民政等部门按照公开择优原则选择确定。
  4.结算。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医保和新农合基金)、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财政康复专项补助按部门职责分别引导落实。
  吻合残联救助项目的残疾儿童补助可采取以下体例结算:一是在公益一类(财政全额拨款)定点医疗、教育康复机构接受康复服务发生的费用,按照机构隶属关系经同级残联组织审核后,报请财政部门批准,由同级财政部门与定点康复机构直接结算,结算周期由残联组织商同级财政部门确定。一样平常不超过3个月。二是在省内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康复发生的费用,经同级残联组织审核,委托医疗保障经办机构直接结算。三是在当局购买服务的定点康复教育机构进行康复训练发生的费用,由同级残联组织与定点康复教育机构直接结算。四是列入特别救助项目的特别病种由县(市、区)残联组织以补助的体例与小我直接结算。在非定点康复机构接受康复服务发生的康复费用,由县(市、区)残联组织商同级财政部门明确结算办法。
  各市要结合现实,按照国家、省资金管理规定和要求进行结算,简化办理程序,方便残疾儿童和康复定点机构,详细结算体例由各市确定。
  (五)经费保障。
  省、市、县(市、区)当局应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资金纳入当局预算。中间财政对各市给予适当补助。
  三、组织实施
  (一)增强组织向导。
  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执行省、市、县(市、区)当局负责制。各级当局要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纳入脱贫攻坚和健康扶贫工程,统筹规划、同步实施、优先扶持,作为各级当局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紧张内容,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单位和小我加大行政问责力度,对违纪违法的严正追究责任。残联组织和教育、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计生、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要履职尽责、协作配合,增强工作衔接和信息共享,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实现“最多跑一次”“一站式结算”,切实进步便民服务水平。
  (二)增强康复能力建设。
  省、市、县(市、区)当局根据本行政区域残疾儿童数量、分布状态、康复需求等情况,将康复机构设置纳入基本公共服务系统规划,举办公益性康复机构,支撑社会力量投资康复机构建设,鼓励多种情势兴建康复机构,建立健全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保障工作系统。社会力量兴建的康复机构和当局举办的康复机构在准入、执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非营利组织财税扶持、当局购买服务等方面实行雷同的政策。各级医疗保障部门应将吻合条件的康复机构按规定纳入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并将吻合条件的残疾儿童康复项目纳入医保付出范围。各级教育、卫生计生委要增强康复人才教育培训培养,赓续进步康复服务从业人员能力素质。县(市、区)当局要建立当局向导,残联组织牵头、教育、民政、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妇联组织等部门信息共享、和谐联动工作机制,构建县(市、区)、州里(街道)、村(社区)三级工作网络。统筹做好残疾儿童康复保障政策落实、引导、和谐和督查等工作。切实进步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经办能力,确保事有人做、责有人负。推动建设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服务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充分发挥村(居)民委员会、下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慈善组织和残疾人专职委员、社会工作者、自愿服务人员等社会力量作用,做好发现告知、帮忙申请、自愿服务等工作。健全多渠道筹资机制,鼓励、指导社会捐赠。
  (三)增强综合监管。
  教育、民政、卫生计生、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要商残联组织完美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管理相干政策,共同做好康复机构监督管理。残联组织要会同有关部门增强定点康复机构准入、退出等监管,建立定期检查、综合评估机制,引导定点康复机构规范内部管理、改善服务质量、增强风险防控,及时查处违法违规举动和安全责任事故,确保残疾儿童人身安全;科学合理制订调整康复医疗服务价格,增强价格监管;建立覆盖康复机构、从业人员和救助对象家庭的诚信评价和失信举动联合惩戒机制,建立黑名单制度,做好公共名誉信息记录和归集,增强与全国名誉信息共享平台、国家企业名誉信息公示体系的信息交换共享;积极培育和发展康复服务行业协会,发挥行业自律作用。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增强对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防止发生挤占、挪用、套取等违法违规征象。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和资金筹集使用情况要定期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四)增强宣传动员。
  各级当局及有关部门要充分运用传统媒体、新媒体等多种手段大力开展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政策解读和宣传,使社会各界广泛了解党和当局的爱民之心、惠民之举,帮助残疾儿童监护人正确知晓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相干内容,了解基本申请程序和要求。积极指导全社会强化残疾预防和康复意识,关心、支撑残疾儿童康复工作,营造优秀社会环境。
  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自2018年10月1日起周全实施。各市当局要在2018年12月尾前制订出台本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和配套政策措施。省残联要会同相干部门督促引导各地区做好贯彻落实的各项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发现的题目,庞大情况向省当局报告。省当局将适时组织专项督查。

辽宁省人民当局          
2018年10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