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分为理解性语言和表达性语言,理解性语言指孩子能听懂的,表达性语言指孩子能主动表达的。我们都希望咱们的听障孩子可以尽快主动的表达语言,但我们要知道,普通幼儿在妈妈肚子里第五个月的时候就有了听力,而一般会在一岁左右开始有表达性语言,这中间有十多个月用来积累听的经验。因此,对于听障孩子的语言表达,我们要考虑孩子的生理年龄、听觉年龄、助听补偿状况和家庭语言输入等等方面,采用一些教学技巧来发展孩子的表达性语言。
1.您期待孩子表达的一定要是孩子理解的。
理解性语言先于表达性语言,这是正常的语言发展顺序,同样也是听障孩子的。只有孩子理解的,表达出来才是有意义的语言,如果孩子不理解,只是和大人仿说,这是不能称为表达性语言的,而是像小鹦鹉一样的学舌,对于孩子的沟通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比如,妈妈和孩子说:“宝宝,我们去拿杯杯。”不加任何的动作、眼神、情景提示,只让孩子通过听来感受,如果孩子没听出来妈妈让他拿什么,那么“杯杯”这个词孩子就还没理解,妈妈要继续和孩子输入,而不是发展孩子表达。
2.给孩子创造表达的机会。
语言的使用一定是在有意义的情境下的,而不是妈妈拿着东西问:“这是什么?”孩子来回答。所以给孩子创造表达的机会是很重要的,我们要激发孩子的说话的动机。比如,我们确定孩子能理解“杯杯”这个词,想发展孩子的表达性语言,我们就可以把杯子放在和平时不一样的地方,孩子想喝水了,但在平时放杯子的地方找不到,这时孩子就有了表达的动机,或者是把杯子藏在被子下面、椅子下面、玩具箱里等等,让孩子看到了会觉得很奇怪,也会有表达的动机。
3.等待及鼓励。
在给孩子创造了表达的机会后,我们要做的就是等待,不要着急帮助孩子做出来或说出来,而是用期待的表情和眼神看着孩子,让孩子知道我们在期待着孩子的表达。比如,孩子在平时放杯子的地方找不到,这时孩子看妈妈、拽妈妈、用动作等等,我们都要先“装装傻”,等待孩子用语言表达,只要孩子用语言表达了,不管说的是不是很准确,我们都要很夸张、很具体的鼓励孩子,“宝宝好棒,宝宝说要杯杯!”这对于孩子建立表达的自信是很有帮助的。接下来,把正确的发音示范给孩子,让孩子培养听觉反馈的意识,也就是说听出自己的发音和别人的不同,进而说的越来越接近标准音。
在孩子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愿意说”比“说清楚”要重要很多,我们要给孩子培养说话的自信,让孩子愿意通过语言表达自己,和别人进行语言交流,培养更好的听觉能力,如同自然的学习语言的过程一般,而不是像复读机仿说我们的语言,当我们一味要求孩子重复,发现孩子只会模仿我们说话的时候,再回头返工重新理解语言的时候,孩子可能已经错过语言发展关键期,为时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