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的康复理念推广,越来越多的听损儿童家长对听损、康复有了新的认识,他们重视孩子在早期的干预和康复,当孩子戴上助力器或人工耳蜗后,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康复课程。康复老师常常能够接收到年龄很小的孩子,比如1岁刚做完人工耳蜗的孩子,6个月刚戴上助听器的小宝宝,对康复老师们来说新的挑战就出现了。
这些小龄孩子在康复课上常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为什么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状况出现?怎样解决这些问题?郭老师结合教学经验与大家作了分享。
问题1:针对小龄听损儿童的,上课前要做哪些准备?
答:上课前,除了常规的信息要了解,包括孩子的听力状况、佩戴听辅器情况、身体状况、有无其他障碍、兴趣爱好、家庭成员情况等,还有一个是老师一定要掌握的,就是该年龄段普通儿童的各项发展特点。比如一个1.5岁刚开机的孩子,那么老师就要对1.5岁孩子的年龄特点有个基本的认识:1.5岁的孩子对陌生人是会有焦虑的,会用手势表达需求,喜欢模仿大人扫地、吃饭等动作,会主动的玩玩具,能够自已独立行走,可以咀嚼块状的食物等等。有了对年龄特点的把握,才能够准备适合孩子的教学活动,并且也有助于评估个案的整体发展。我经常在教学中发现,孩子的某些能力落后于同年龄水平,这就要分析影响因素,是听损造成的、或是生理发展落后还是养育问题?这也是要帮助家长认识和解决的,因为这些都可能影响孩子的听力、语言、认知、发音、沟通的发展。
问题2:给小龄听损儿童上课,教师应该注意什么?
答:给大家五个关键词:自然、生活、游戏、有趣、互动。“自然”指的是教师的教学要自然,因为面对的是小龄儿童,教师的眼神、表情、行为都应该是很自然的流露,准备的活动也应该巧妙设计自然呈现,这样孩子会更容易接受。“生活”指的是准备的活动要符合小孩子的生活经验,比如他们每天在家里都会刷牙、洗脸、吃饭等,甚至有些事情家长都没有想到可以让孩子参与的,教师就可以设计这样的活动,使课堂更加贴近生活。“游戏”指的是在孩子眼里应该每个活动都是游戏,而不是枯燥测验,虽然教师可能是在做评估测验,但也要在游戏中完成,比如最常做的听觉记忆练习“名词+名词”组合,我就会准备一辆带有两节车厢的火车,然后和孩子一起来运货物,运的东西有动物、水果、玩具等,但是一次火车里只能装下两样东西,这样就自然带出了这个组合,孩子一边玩一边就练习了,同时我也能观察到他听的情况。“有趣”指的是整个教学活动带有趣味性,而不是生硬灌输内容和枯燥测验,针对每节课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该设计出有趣的活动来完成。“互动”指的是整个教学活动都应该建立在和孩子的互动基础之上的,不仅要让孩子参与,更应该教给孩子互动的技巧、比如等待、轮流的技巧,在互动中学习聆听、语言表达。
问题3:小龄儿童在上康复课时哭闹怎么办?
答:首先要考虑孩子是不是身体不舒服,这可以向家长询问,了解一下孩子最近的身体情况。还要考虑孩子的心情是不是不好,有可能早上没睡醒就被妈妈叫起来了,一直生着气呢;也有可能上课时间太长了,孩子不愿意在教室里呆了;或者是还想要玩心爱的玩具,但是那个活动已经结束了;或者今天就是不想和老师互动;如果是2岁前的小朋友还要考虑是不是肚子饿了,或者渴了等生理需求,这些都是常在课上遇到的情况。我的办法是先观察孩子哭闹的原因,再跟据具体情况来实施对策。如果孩子就是因为不想上课而哭闹,那我可能先给他时间和家长相处,减少他对上课的恐惧,也可以换到情景教室,再把目标任务交给家长来做,我在旁边协助,当然我会抓住合适时机加入活动,鼓励孩子,让孩子慢慢的接受我的参与,最后由我变成主导,也可以都是家长来完成,根据教学具体情况,要有不同的应对策略。
问题4:小龄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时走来走去,坐不下来,怎么办?
答:小龄的孩子注意力的时间本来就短,再加上听的习惯没有养成,和家长、教师的互动也不好,就会在课上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走来走去,乱翻玩具等,这确实是一种挑战,不过也有可能是有多重障碍、感觉统合失调等原因影响。所以,教师要去观察孩子具体的行为,了解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如果只是听力损失和缺乏有效互动造成注意力分散,通过听能的练习和有效的沟通互动是可以改善的。教师可以将玩具收在柜子中,玩的时候再拿出来,控制玩具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让孩子更多跟随教师,等待玩具的出现。不要要求孩子一直坐在那上课,准备的活动可以有“动”有“静”,刚开始可以“动”的活动时间长些,慢慢的将“静”的活动延长。另外,还可以示范一些简单规则,比如达到某些要求就可以得到奖励,在孩子做到了要求的事情后,及时给予鼓励,使他在活动中感到互动的快乐。
问题5:有的孩子上课不能配合活动怎么办?
答:这种情况也是很常见的,小龄孩子活动不配合时,教师要考虑孩子是不是对活动不感兴趣,或者不明白要做什么,或者活动目标超过孩子能力水平。如果孩子对活动不感兴趣,则要调整活动,教师可以改变活动的方式、更换玩具、调整游戏规则、转换活动地点等。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孩子不配合的情况是由于他不明白要如何做,特别是在开始一个新的练习时。有一个个案1岁10月,听理解的还不错,但是做听觉描述时就不配合,抓着玩具自己玩,妈妈认为孩子肯定能听懂这些描述的,但是孩子就是不知道要把妈妈描述的东西找出来,后来经过姥姥的示范后,孩子才明白怎么配合妈妈,所以对于小龄听损儿童,活动一定要有人示范。
问题6:有些孩子胆子很小,上课时总要家长抱着,特别依赖家长怎么办?
答:很多小龄听损的孩子在经过听力检查、耳蜗手术等一系列活动后,会害怕和陌生人单独相处,这个时候不要强行把孩子和家长分开,家长参与教学可以更好的协助教师来完成目标。如果是还没有学会走路的小宝宝,上课的形式可以是在地垫上,也可以是让妈妈抱着,另外,活动也可以准备一些大家一起吃东西内容,可以让他更加放松。准备他感兴趣的玩具,可以鼓励他自己玩。总之,要采取孩子感觉比较安全、放松的方式,这样也有助于和孩子建立关系。
问题7:上课的时候不等老师出示完玩具,孩子就抢玩具怎么办?
答:小龄孩子会抢玩具也是很正常的一个表现,他可能就是非常想玩,或者由于家庭情况孩子从来都是自己玩,习惯独占,缺乏和别人的互动。这个时候教师一定要掌握玩具的控制权,给孩子等待的指令,但是一开始不要让他等待的时间太长。如果孩子只愿意自己玩,而不愿意分享的话,教师就要设计轮流玩的环节,刚开始把他排在第二个玩,渐渐的延长他等待的时间,等三个人、等四个人。如果孩子是习惯独占,什么都要占为已有,那就教他如何进行“交换”,通过“交换”获得自己想要的玩具。
问题8:小龄的孩子开始上课,不会听,也不会配合,怎么教他聆听和理解呢?
答:在开始学习聆听时,大家都知道要练习孩子听的注意力,教师可以采用听觉优先的技巧,在活动中,鼓励孩子先听到再看到再拿到。但是问题是常常输入语言了,玩具也不让他先看到,孩子还是没有注意听。其实对于小龄孩子,能够注意到教师或家长在输入语言更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与孩子的互动上一定要掌握好技巧,先用丰富的表情、声音和动作获得孩子的视觉注意,和孩子建立共同关注点,在活动中再进行很多的语言输入,使孩子沉浸在语言的环境中,这样的语言输入才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