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听障儿童听力语言训练的成功,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老师和家长齐心协力,共同付出努力,倾注心血,方能达到彼岸。常听专家讲语言康复是一个三边教学,需要老师教,孩子学和家长的辅导,才能保证听力语言训练的成功,一次偶遇使我认识到我们的家长在听障儿童的言语训练中很茫然,白白错失了孩子绝好的学习语言的时机。
有一天碰到一个听障儿童的家长正在喂孩子吃饭,家长手里拿着包子,用手拍拍孩子的肩膀把包子塞到孩子的嘴里咬一口,大人和孩子自始至终没说一句话,反复几次,我忍不住就问家长:“你的孩子听力很差吗?她听不到吗?”
“我孩子能听到呀,会说话呀,才60分贝。”家长急忙表白。
家长的下一个动作就是赶快让孩子叫我老师,孩子还真的会叫,经过和孩子交流,发现孩子能够模仿五个字以内的句子,但是交流和理解能力很差,孩子最欠缺的是对话。
“你孩子已经会说话了,刚才喂饭的时候为什么不说话?”
“教孩子是老师的事,我们不会教。”家长一边喂孩子一边憨憨地朝我笑笑。
家长的一席话让我非常惊讶,这样的思想观念最终的结果是导致孩子康复不成功,其次是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会很差,永远赶不上同龄的健听儿童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看来这位家长在辅导孩子方面是空白的,非常需要补课呀!
我急忙对家长说:“你的这个想法是完全错误的,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话放在辅导听障儿童语言学习上就变成了——老师领进门辅导在家长,家长辅导的好,孩子进步才能快,两者是成正比的。你的孩子有如此好的听力,刚才喂包子的时候,就不能再用手拍孩子了,应该和孩子说话,你应该这样做:“xx,回头咬口包子,包子真好吃,真香呀。”然后再利用现有情景进行对话,“这是什么?谁买的包子?包子好吃吗?你是想让妈妈喂还是自己吃?包子里面有什么?这是什么馅的包子?咱们把包子给姐姐吃好吗?妹妹有包子吗?谁有包子?你还想吃包子吗?妹妹有鸡蛋咱们给她换换好吗……”只有用语言信号代替动作,你的孩子在说话方面才能有进步,当然可能有许多问题孩子不会回答,没有关系,你可以自问自答,把这个情景下的语言提供给孩子,孩子才能这次理解一部分,下次再理解一部分,时间久了自然就听懂了,最终会学着大人的样子表达,刚才你用手和动作去表达,不但浪费了用语言表达的机会,而且孩子也没有养成说话的习惯,很可惜的。”我循循善诱,慢慢地说着,“在学校里,老师要教孩子理解‘吃包子’这个词组的时候,要出示图画,模拟情景,那像你们现在这么现成,一边吃一边说,况且你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长,孩子要想成功,必须从孩子起床以后就处在语言信号的刺激之中,并给孩子灌输正常儿童所知道的一切知识,方能缩短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之间的差距,培养出一个成功的孩子。”
家长恍然大悟:“没想到这么有学问,真的太谢谢老师了。”
这只是我的一次偶遇,我想这样的家长应该不在少数,教学经验告诉我家长的文化水平高,孩子的语言水平也会高,这与家长给孩子的语言信息的输入量有直接的关系,家长如果抓住每一个机会教孩子说话,孩子会以最大的进步最好的程度回报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