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Baidu         Baidu预约挂号医生前,请先看这里!
您当前位置:人工耳蜗网 >> 聋儿之家 >> 语训康复 >> 浏览文章
—点击以上小图标,可将本文分享到微博、微信、人人网、开心网、百度贴吧、豆瓣网、腾讯朋友、QQ好友和空间等处!
耳聋康复中应注意的问题
作者:佚名 日期:2013年05月09日 来源:互联网   录入:毛毛虫    

 

一、如何克服聋儿心理障碍

目前,一些聋儿家长对聋儿有两种不正确的态度,一种是嫌弃的态度,不关心,不教育,这是少数。一种是对聋儿过分溺爱,有求必应,其心理是认为儿女有生理缺陷,蒙受失听痛苦,受到父母特殊关照,心情可以理解。但过分溺爱,会使聋儿从小缺乏一切自立的生活能力,对康复训练也是不利的。聋儿从小的生活能否自立,能否得到良好的教育和训练,是关系到他们将来如何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问题。过分溺爱,聋儿成长后,对生活缺乏信心,脾气不好,对生活缺乏进取精神,依赖思想严重。为使聋儿的德、智、体得到全面发展,使聋儿的心理能处于良好的状态,家长应注意克服聋儿的心理障碍。要充分利用聋儿生理上特有的长处,如观察力强,迅速,也就是说聋儿的形象思维发达,在帮助,教育聋儿时,既要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还要使聋儿逐步学会观察事物内在的本质。

从小培养聋儿的一种兴趣,为将来的职业康复训练作好准备也是非常必要的。要千方百计注意保护聋儿的视力,视力的保护,对聋儿来讲特别重要。

二、听力与听能(听说能力)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通常把听能与听力笼统他说成“听力”。然而在听力学上这两个概念却是应该分开的。我们过去对针灸治疗聋哑效果的肯定,就是由于笼统地使用听力一词,错误地把训练取得的效果与针灸的作用混为一谈,把训练的效果归于计灸的成功。

听力是听觉器官对声音的感受能力。譬如说85分贝可以听见,70分贝的声音听不见;在某一频率上85分贝的声音能听见,在另一频率上却听不见;能听见鼓声,听不见三角铃声等。这些都是听力的表现,即人耳对不同声音的感知程度。正常人的可听范围是:20一20000赫兹(Hz)从0一130dB都能听见。对130~140dB的声音感到受不了。

听力只是感觉事物声音的一种属性,不包括对声音的辨析和理解,它不能通过训练得以提高,只能通过辅助器材扩大声音,并尽可能地减少失真来进行适当地补偿。补偿听力如同配戴近视眼镜,要根据听力损失的具体情况进行选配,才能获得最佳补偿效调益。

听能是在听力基础上对声音的知觉认识能力。它是发声事物(如说话)各种属性全部或部分的综合反映,包括对声音的感知、搜寻、分析、综合、辨别、鉴赏、评价、回味、联想、储存等方面的能力。听能是后天获得的,是在训练和使用的过程中获得的。

听能虽然以听力为基础(没有听力就谈不上听能),但它与听觉需要的相关分析器的作用有关,与人的知识和经验有关,也与人的智力和心理有关。也就是说,它与人的大脑功能紧密地联系。从这一点出发,听能可以通过其他分析器得以直接补偿,或通过其他分析器的代偿作用得以补偿,可以通过大脑功能的作用得以改善。这就是说,听力虽然不能提高,但是通过训练和使用听能可以获得改善和提高。一个听力较差的聋儿,如果能得到良好的补偿和良好的训练,他的听能有可能超过听力较好而缺乏训练的聋儿,有可能学好有声语言。而这种补偿和训练,应该强调早期。这就是充分利用剩余听力的价值。

三、补偿与代偿

在对残疾儿童的教育与康复过程中,我们经常接触到补偿与代偿这两个词。

补偿是对损失和缺陷部分的弥补。如近视,配用近视眼镜以弥补其视力不足;肢残装上假肢;听力障碍使用助听器等,这都叫补偿。残疾补偿除了使用辅助物外,生理、心理等其他因素也可以进行补偿。如在有的情况下,人们对某些话听不清时,常去注视说话者(如作报告的人)的口部,这样就可以听得清楚一些。这是视觉在帮助听觉进行分析综合工作,弥补了听觉的不足。此外,人的心境、兴趣、动机等都与听觉效果有关,熟悉的东西容易辨别,知识和经验也可以对听觉缺陷起到补偿作用。

代偿也是一种补偿形式,即某个器官的结构发生病变或功能丧失,由原器官健全的部分或其他器官来代替,以图补偿其失去的功能。如我们通常说的盲人“以手代目”(用手的触摸来代替视觉认识事物),聋人“以目代耳”(看话)即是。当然,这种代偿只是一种弥补性的功能代替,不可能完全代替。“以目代耳”就难以辨别口型相近的词语和口型变化不明显的词语;“以手代目”就不可能欣赏色彩的艳丽。尽管如此,对于残疾者来说,功能代偿仍然有它不可忽视的优势。

人的生存要适应于环境条件。人的某一器官功能的丧失,必然导致有关器官使用的增多,以帮助失去功能的器官。更多的使用,强化了发展起来的功能,促进了这一器官潜在功能的充分发挥,并使其超过了一般常人,形成代偿功能的优势。代偿功能的训练和利用,是残疾人康复与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四、概念理解性错误

有位聋儿从画片上学会了“飞机”一词,偶然也在远处看到过飞机,他都能说出“飞机”一词。这种情况下家长以为他对该词已真正掌握,然而有一天,他却把苍蝇误叫做飞机。原来,在他头脑里,飞机是能飞的小点点,这就是概念理解性错误。

这种错误是很容易犯的,比如用一张画有天安门的图卡教聋儿“天安门”一词,画面上即有天安门,又有华表、红旗、灯笼、观礼台、标语和画像,在家长头脑里,天安门的概念是很明确的,然而聋儿却没有这样的概念,他可能把红旗、华表或者灯笼看作天安门。为了避免类似的错误,首先我们不应选用那些过分抽象的名词教授;其次,最好使用实物为教具,如果使用图片,最好准备两张不同的,以资聋儿鉴别、比较。

此外,聋儿容易把所学词的概念局限化,比如叫妈妈)仅限于自己的妈妈,“汽车”仅限于自己那辆玩具汽车,我们在语训时应注意这样的问题。尽可能从一开始就给他一个完整的、准确的概念。比如高教汽车一词时,应把他所有的玩具汽车都集中到一起,待学会该词后还要带他到街上去看各式各样的汽车。

五、创造用语言交换信息的环境、避免学而不用

我们语训的目的是使聋儿使用语言交流,而许多聋儿能听懂不少话,也能发出百来个单词,但从不主动使用语言。发生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聋儿尚不能把训练同实际生活统一起来,他以为,学语言仅仅是为了在语训时间内与家长、小朋友玩一玩;听他们说话后去执行他们的命令,或是模仿他们的发音。从不知学语言是为了用语言。解决这个问题方法是逐渐打破训练时间与非训练时间的界限,使训练时间内有生活内容,非训练时间内有训练内容;

此外,还应多教些动词。因为名词很难单独使用动词却可以。尤其是名词和动词的搭配,能形成许多意义不同的句子,学得多了,聋儿自然会自发造句的能力。自发造句能力是聋儿语训过程中的一大飞跃。因为这意味着聋儿不久便可以进入语言完善阶段了。

回到首页
 
上一篇文章:聋儿家庭康复基础知识
下一篇文章:基础训练一(舌唇的训练)
 
发表评论
用户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法律声明 | 站内地图 | 关于我们 | 公告与帮助中心 | 联系我们 | 联系站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