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儿早期康复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说话,这是一项艰苦而需要有信心、有耐心的工作,对聋儿的早期康复教育在了解正常听力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时应遵循下面几项原则:
1.以“听说交往”为中心,形成和发展语言
正常人的语言都是在一岁半至六岁之间,随着发展成长,而在周围环境的作用下,自然获得的,这就称为语言习得。聋儿由于听觉障碍,难以在人际交往中自然地获得语言,因此必须配戴好合适的助听器,并为其创造好良好的语言环境,通过大量的反复听说和交往,才能形成和发展语言。语言教育不仅仅是语言知识(语音、词汇、句式)的学习,更要注意培养言语交往能力,人们的言语交际受制于言语行为的能力,而言语行为的能力只能在言语活动中获得,只有让聋儿置身于交际的环境中,让聋儿多听、多说,才能使他们掌握各种言语交际技巧。
2.语言与客观事物相联系
聋儿由于听力损失,言语发展迟缓,主要借助于视觉、触觉和运动觉等感官及协调活动来认识世界,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进行思维,因此,在语言学习中要利用聋儿的各种感官,采取直观、形象的教学原则,用实物、图片教学,使聋儿较好地理解和掌握词义,把语言与客观事物相联系,经常联系的结果就建立了有关这一客观事物的概念,易于聋儿较快地理解和掌握语言,同时充分利用聋儿熟悉的事物,注意材料的直观性,进行情景教学,或带聋儿参观访问,进行实地教学,使词语记忆的材料建立在具体、形象的基础上,便于聋儿记忆,逐渐积累概念和经验,使聋儿语言得到发展。
3.学说话以理解意群为主
正常儿童在语言习得和学习过程中,是学会词、句、理解意群之后,逐渐自发地矫正语音的,因为年龄的增长,发音功能逐渐完善,例如:一岁的正常儿童语言清晰度为30%,两岁达到65%,四岁达到97%,聋儿由于发音功能低下,所以不能单纯地强调正音,而是在学说话理解意群的基础上去恢复发音功能,在基本掌握了某个句子的情况下,去矫正发音。语言是最有效的交际工具,在语言训练中,不必刻意追求标准,过多地矫正,会使聋儿对试着说话失去信心,影响其说话积极性,而应以是否能完成交际为前提。不一定要求每个汉语语音,每个字都说得十分准确。重点应放在让聋儿用语言交往上,要看日常用语的对话能力和在实际需要时用语言交往的能力(理解和表达)。
4.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正常儿童的语言发展,是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与语言和非语言的环境交往过程中逐步习得发展的,聋儿因其听觉障碍,不同于正常儿童获得语言条件,当他们戴上助听器之后,需要通过人工强化的环境来学习言语,言语学习是指所有言语行为的一切场合,言语环境对聋儿语言习得,实在至关重要。按照儿童发展的观点来看,没有经验,没有概念,没有认知结构,儿童语言无法获得发展,聋儿缺乏自然地口语习得的早期经验,因此强化的言语学习环境具有明显的补偿性质,例如:可以以“主题”的方式将生活中的口语经验分解成若干块面,为聋儿创设较丰实的语言学习环境,聋儿可以通过一个个“主题”活动,获得环境中语言的和非语言的知识,如同把聋儿放在自然语言的海洋中,逐步增长了个人与环境作用的能力,在实际生活实践中形成及获得语言。
5.积极引导聋儿自发语言的形成和发展
依世界聋儿早期康复教育的发展趋势已进入了整合教育阶段,整合方式的突出特点,是以活动的组织形式,来建构语言教育内容。在活动中,揉合多种儿童发展因素,从而促使聋儿在外界环境因素的刺激和强化作用下,产生积极的运用语言与人、事、物交往的需要、愿望的关系,并主动地通过各种符号手段(语言、音乐、美术、动作等)作用于环境,语言教育内容与方式的整合,构成良好的教育环境,聋儿不再单纯地为说话而学说话,不再被动地接纳教师、家长传授的语言知识,而逐步成为语言的创造者。聋儿在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后,常会说出一些教师、家长想不到的语言来,这就是聋儿的自发语言。教师和家长对这些现象不应加以限制,而应积极鼓励,注意保持聋儿说话的积极性,引导其继续学习的兴趣,以促进其语言发展。例如:在“坐客”的游戏中,突然客人的水洒了,面对这意料不到的情节,聋儿会脱口而出“洒了!”这时家长和教师应给予及时的鼓励,并让他想一想应该怎么办?诱导更多的自发语言出现,或帮助其掌握一些情景语言。
6.注意开发聋儿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前提,只有当聋儿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有求知的欲望。在进行早期康复教育之前,聋儿已开始适应了无声语言的生活,自己也不知道无语言的痛苦,因此对学习语言从内心缺乏愿望和兴趣,再加上学习语言很吃力,使聋儿缺乏学习语言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根据聋儿生理、心理特点,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采取富有趣味性、形象性、灵活性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寓教于乐,感美于趣,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正确指导聋儿做游戏。喜欢玩是孩子的天性,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潜移默化中接纳知识,接收艺术熏陶,发展聋儿的智力和动手能力,在轻松愉快中就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最大限度地培养和协调聋儿的参与意识和言语表达兴趣,在幼儿的基本活动、游戏和日常生活的交往中,培养聋儿积极参加与口语交往的习惯和各种基本技能,是逐步提高语言能力的重要环节。
7.根据聋儿实际情况制定康复措施
康复教育特别强调个别化教育。聋儿的个别差异比正常儿童大得多,个人与其同年龄的同学能力及性格上的差异是个体间差异,个体间能力差异是制定单训课及个体康复计划和目标的依据。由于聋儿的个别差异很大,因此教师家长要经常观察、了解自己的孩子,根据实际的听力水平、言语能力、智力水平、个性特点、身体及情绪状况等各个方面,选择适当的训练内容、形式及方法,并注意在语言的运用过程中随时检查聋儿的理解、掌握情况,尤其是依据对聋儿听觉言语能力和学习能力的阶段评估制定下一步的训练计划。例如:一名聋儿进来学习进度很慢,学过的东西老是记不住,对提问的反应迟钝且常出现错误。通过观察、了解、分析,此聋儿每天睡觉很晚,则白天精神萎靡,注意力难以集中,改善作息时间后则有很大的改观。
8.坚持全面康复的观点
听力语言康复是聋儿早期康复教育的重要基础,但不是唯一的任务,语言是一项综合工程。整合教育观把聋儿的语言学习看成一种整合的系统,把聋儿语言发展看成与其它方面的发展相互交融互为基础的渐进过程。在儿童语言发展过程中,他们的每一个新词,每一种句式的习得,都是整个学习系统调整、吸收与发展的结果。离开了儿童发展的其它方面,语言学习的成功是不可能的。儿童语言学习的每一点收获,都对他们其它方面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儿童其它方面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语言的发展,基于这样的观念,聋儿语言教育与其它方面教育是密切结合的,不是单一口语训练,而是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增强他们对事物的思维、理解、认知等全面交流能力的训练。总之,我们要坚持全面康复的原则,坚持全面教育,相互渗透,有机结合的原则,让聋儿在各方面协调发展,互相促进的状况下成长,提高聋儿早期康复教育的效果。
总之,我们要坚持全面康复的原则,坚持全面教育,相互渗透,有机结合的原则,让聋儿在各方面协调发展,互相促进的状况下成长,提高聋儿早期康复教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