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Baidu         Baidu预约挂号医生前,请先看这里!
您当前位置:人工耳蜗网 >> 聋儿之家 >> 语训康复 >> 浏览文章
——点击以上按钮,可将本文分享到微博、微信、人人网、开心网、百度贴吧、豆瓣网、腾讯朋友、QQ好友和空间等处!
聋生语言沟通障碍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作者:丁山燕 日期:2012年07月16日 来源:如皋市特殊教育学校   录入:毛毛虫    

众所周知,聋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是语言,聋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同样是语言。如何有效地使聋生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一直是聋校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长期以来,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们苦苦探索,也未能找到真正行之有效的方法,聋校语言教学质量依然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我们一直都未能找准影响聋生语言形成和发展的问题之关键,正如看病未能寻到病根一样,当然效果就不会理想了。

美国学者柯克曾说过“儿童的听觉损伤对聋教育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的困难问题,其中,尤以沟通问题为甚”;台湾学者林宝贵认为“世界的聋教育,事实上就是一部语言沟通与语文教育发展史”。两位不同国籍的著名学者不约而同地指出了聋教育发展中关键问题——沟通问题。以上论述从本质上切中了当前聋教育问题的要害。这一点,所有从事聋教育的聋校教师不是不了解,而是不能面对现实,深入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子。今天,与普通教育一样,特殊教育正在进行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新的一轮聋教育课程改革。因此,时代要求我们必须正视和解决好这个问题。本文拟就聋校语言沟通障碍的成因做些简单的分析,提出几点可行的对策。

一、聋生语言沟通障碍的表现。

沟通是社会中人与人信息的交换。一般情况下,人们是通过语言来沟通的。因为语言是规范性较高的符号系统,在同一语言背景下,人们对于语言符号的物质形式能建立起来高度接近的理解,所以语言成为人们之间交流沟通的最好手段。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听障儿童的有声语言不是在其成长过程中与认知经验结合而建立起来的符号系统,不像健听儿童那样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交流沟通、运用而自然获得的那样,不足以提供促进听障儿童交流的语言符号系统基础。因此,与他人交流沟通时听障儿童缺乏与人沟通的共同语言,缺乏早期的、有意义的交流沟通,丧失了交流沟通的自然性。在教育教学中这种语言沟通障碍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师——生的语言沟通障碍。在同一个班级里,聋生的听力损失程度各异,为了照顾全体,教师往往是边打手势边显示口形,加上手语的不够规范统一,口形不够标准一致,导致聋生无所适丛,难以完全看懂教师所表达的意思,语言信息出现遗漏或错误。

2、生——师的语言沟通障碍。由于聋人手语的特殊性,目前尚未完全被健听老师所理解和掌握。聋生在阐述观点和表达思想时,所传达的诸多的语言信息,老师一时也难以完全明白。

3、生——生的语言沟通障碍。由于聋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差,他们在讨论问题是只能用手语来表达,课堂上小组合作交流叙述一个问题、阐述一个观点时,很难表达清楚,以致聋生间相互理解的意思有时不一定与所表达的意思完全一样。

4、聋生与家长及其他健听人语言沟通上的障碍。由于目前绝大部分聋生家长和其他健听人对聋人手语认识的局限,很难看懂聋人的手语,因此,聋生在与他们沟通时只能凭借很不清晰的口语或很不通顺的书面语进行,无法深入交流,加上受到健听人的一些嘲笑或歧视,使聋生害怕与他们交往。

二、聋生语言沟通障碍的成因。

1、教学法之争是造成语言沟通障碍的原因之一。

在中国一百多年的聋教育发展史中,曾出现过几种教学法之争。比如五十年代时期,出现了口语法和手语法之争,口语法似乎在争论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后来,七十年代又出现了口语法、手语法、“手口并用”法同时存在的局面,手语法似乎又占了主导地位。而目前在我国推行的是“以口语为主,凭借课文,使用手指语、手势语、板书等多种语言形式”,这种以口语为主的教学未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

实际上,“手语法”注重了聋人的思维、交往和文化习惯,但忽视了语言对于聋人的作用,把聋人限制在狭小的聋人圈内;“口语法”虽然重视语言在聋童发展中的作用,但没有把聋人作为在语言和思维上相对独立的群体看。“手口并用法”似乎二者兼顾,实际上还是以口语教学为主。而目前正处于实验阶段的“双语教学法”则把聋人手语视为聋人的第一语言,把健听人的口语视为第二语言,让聋人在掌握了第一语言的基础上掌握第二语言、掌握文化知识,这种既尊重聋人的习惯又考虑到聋人与健听人交往和自身发展需要的教学理念则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但不管是哪一种教学法,判断其是否科学有效的标准应是能否让师生进行真正的沟通,只有让师生进行真正有效的沟通,这样的教学法才是可行的方法。

在聋校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学法的单一、片面,严重脱离了聋生的实际需要,人为地造成了语言沟通的障碍,尤其是对于那些听力损失达到不能以听觉途径自然获得有声语言的听障儿童,单纯训练口语是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2、教学语言的使用不规范也是形成语言沟通障碍的原因之一。

聋校教学语言一般认为有口语、手语、指语及书面语(含板书)四种,而在实际教学实践中这些语言的使用却极为混乱,缺乏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造成教与学之间的语言沟通障碍,严重影响了聋生的语言发展。比如,教学口语时,教师经常使用一些既不精练又不规范的语言,聋生不但难看懂,而且影响学生书面语的发展,聋生模仿不规范教学语言的直接后果则是写出来的句子不通顺;其二,由于聋生缺乏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系统看话训练,教师也没有自始至终注意自己的口型,口语基本上没有发挥传递信息的作用,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多,教学速度的加快,大部分口语成了教师的“自言自语”。教学手语时,教师的手势不到位、不清晰,让聋生看起来费劲,犹如方音浓重的大舌头说话,难听清也难听懂,更有甚者,教师使用不规范的手势,可直接导致聋生接受错误的信息,如果没有人提醒,他们也许会一直把这种错误坚持下去,严重影响了聋生语言的发展。使用书面语教学,由于费时费工,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很少,而板书的演示,则是支离破碎,星星点点,聋生失去的同样是语言沟通。

3、教学语言的接受效率低也是形成语言沟通障碍的原因之一。

教学语言是课堂上教师用以向聋生传递信息的符号系统。由于目前听觉损失严重和听觉频率补偿不全的聋生在聋校占绝大部分,他们主要依靠视觉分析器来接受语言信息。有研究表明,90%以上的聋生看不懂或不能完全看懂教师的教学口形,将近70%的聋生表示看教师手势有困难,即使是看话和看手语能力最强的聋生大约也只能从教师教学语言中接受到55.2%的有效信息。这说明当前聋校主要教学语言即口语和手语并没有完全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教学语言的接受效率低下,导致聋生在课堂上获得有用的语言信息极少,无形中造成了语言沟通上的障碍,影响和制约了聋校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因此,如果不解决好语言沟通问题,教师知识再丰富,教学方法再好,教学能力再强,也无法很好地教育聋生,无法带领他们在语言的海洋里遨游。

三、聋生语言沟通障碍的对策。

其实,语言沟通问题实质上就是教学中的一个“怎样用语言教”的问题。解决好“怎样教”的问题是提高聋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也是提高聋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前提。为了寻求解决聋校语言沟通障碍的对策,我们做了一些积极地有益的尝试。

1、淡化口语、重视手语,强化笔谈。

传统教学要求培养聋生开口说话,这当然是个美好的愿望,然而事实上,绝大部分聋生难以达到这个要求。过去对聋生过分着重口语训练,宁可千百遍地纠正一个发音,也不愿意指点他一下如何去用手语,结果事与愿违。因此,我们必须重新调整方向,淡化口语教学的要求,从聋生的实际出发,对极少的有可能通过听觉获得有声语言刺激的聋生进行专门的口语语言训练,而绝大部分的聋生则要重视手语教学,通过让聋生熟练掌握他们最喜欢使用的最自然、最流畅的语言,再在此基础上学习规范的书面语言,这样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知道聋生语言沟通能力差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的认知经验与语言符号不能同步形成联结,而手语恰恰使得这种联结成为可能。另一方面,运用手语正是聋生潜能之所在,通过手语去学习语言不仅有利于潜能的开发,也有助于建立自信和自尊,提高聋生的交往意识,从而使他们的沟通能力得以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极力为聋生创设真实的情景,让他们能够使用语言做事,通过做事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为此,我们主张在聋校开设笔谈课,并且建议每个聋生随身配备一本小留言本和一支笔,以便随时进行笔谈,强化交流沟通意识,从而使他们时时处处不间断地与语言打交道,把语言与社会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最大限度地发展聋生的语言。

2、将培养聋生沟通交往能力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全国聋教育课程改革方案》(讨论稿)提出: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关注聋生的个体差异,加强个别化教学,提倡教学语言的多元化,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沟通、交往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我们应当将培养聋生沟通交往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贯穿和渗透到每一堂课中去。积极有效地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真正让聋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挖掘他们的潜能,切实有效地培养他们的沟通交往能力。

在KEDS和MSSD新课程体系中有一个教学目的就是:语言及交流思想能力,即学生要尽其所能,培养全面的语言及交流思想能力,并能有效地选择沟通方法,做到既能与聋人又能与健听人进行交流。具体的要求是:具有表达和听取信息的能力;具有在社会、工作和家庭不同场合交流的能力;具有发现、获取和利用通讯技术的能力等。我们的课程设置里为什么就不能作这样具体化的要求和规定呢?取其所长,为我所用,这对培养聋生的沟通交往能力是有好处的。

3、聘请聋人教师做助教。

聋人教师与聋生同属一族,文化背景相同,心心相印,便于沟通,并且聋人教师手语形象生动易懂,面部表情丰富,符合聋生的认知特点,聋生喜欢看。但是,目前聋教育系统内聋人教师极少,而现有的聋人教师绝大部分担任专业技能课的教学工作,很少涉及到语言类学科。这对于聋生来说,实属一种资源浪费。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聋人教师在聋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他们与聋生进行的沟通交流比起健听教师来说不知容易多少倍。因此,我们应聘请更多的具有教学能力的聋人担任专职教师,增加聋人教师的比例,发挥他们的作用。比如,在语文教学当中,课文的朗读这一环节,健听教师的手语朗读效果无法和聋人教师相比。可以这么认为:任何一个知识如果能够以与聋生的年龄特征、生活经验相适应的方式出现,就能被聋生所接受。只要我们能够提供学习的途径,他们就能学会他们要学会的东西。

4、加强健听教师的培训工作。

我们非常清楚,造成聋生语言沟通能力差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我们的健听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高。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健听教师的专业语言的培训工作,尤其是在标准手语、聋人手语以及普通话的培训方面。当然,如果教师没有给聋生特别的爱,没有为聋生带来人生幸福的理念,没有用心贴近聋生,即使拥有再多的师生交往技能,那也毫无用途。

当然,培养聋生的语言沟通能力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有待我们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领导和同事们长期共同努力,让我们乘着此次新课程改革的东风,在聋教育教学中切实解决好聋生语言沟通问题。

参考文献:

1、何文明:《聋校教学语言效率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03.1

2、梅芙生:《手语族与聋人文化》,《中国残疾人》,2000.5

 
上一篇文章:浅谈聋儿语言康复
下一篇文章:聋儿聆听技能的培建
 
发表评论
用户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法律声明 | 站内地图 | 关于我们 | 公告与帮助中心 | 联系我们 | 联系站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