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障碍造成了聋儿掌握有声语言的困难。没有有声语言,他们很难同健全人进行正常交往;没有有声语言,他们的思维大多停留在形象思维阶段,抽象逻辑思维很难发展;没有有声语言,聋儿的个性、情感及行为发展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对聋儿进行语言训练,让聋儿走向有声世界是首选之路。
对聋儿进行语言康复训练,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康复速度快,康复效果好呢?北京市聋儿康复中心教师们(作者为此方法的提出者)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在国内首先提出并采用了情景自然口语法,使聋儿不但开口说话,而且能自如的表达自己的意愿,与人良好的交往,达到了很好的康复效果。
一、“情景自然口语法”的概念
(一)什么是情景?
情景是指对学习新知识和新能力产生影响的各种情况,既包括聋儿内部的情况,也包括聋儿外部的情况。情景不是固定不变的。
(二)什么是情景教学?
是指运用具体的活动场景或提供学习资源以激起学习者主动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情景的创设主要指具体的活动场景和提供学习资源两种。在教聋儿口语时,借助环境氛围、动作表演等手段,使聋儿学习内容与相应的情景结合起来,有助于聋儿从整体结构上感知和把握学习内容。
(三)什么是情景自然口语法?
在随机或设计(真实或假设)的各种生活、学习场景下,聋儿康复教师利用生活中的自然语言,引导耳聋儿童主动与人交往学习说话,使聋儿形成和发展语言的一种方法。
二、“情景自然口语法”的理论依据
提出“情景自然口语法”的主要理论依据是:
三、“情景自然口语法”在聋儿康复中的作用
情景自然口语法的关键在于引导聋儿开口“说”出生活中的比较自然的语言,而不是教师训练出来的“背”出来的语言,许多聋儿由于教师或家长训练方法不正确,聋儿说话要么“鹦鹉学舌”不理解说话的内容,要么“死记硬背”生硬的背说训练过的句式.
在训练聋儿语言时,一定要遵守“交往第一”的原则,要求聋儿说话尽量做到“准确”、“流利”、“自然”。“准确”是指语音、语调、和语言习惯而言,“流利”是指说话连贯通顺、流畅,“自然”是指把情感和口语特点表现在会话里。
情景自然口语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老师或家长要利用各种情景,和聋儿“对话”,情景口语对话的形式是提高聋儿语言交际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方法,没有对话聋儿就不能积极的思维,没有对话聋儿就无法同别人进行语言交流与沟通。情景设置练习有两种形式:一是真实情景的设立,一是假定情景的设立。
人为创设的真实情景,例如:为了教聋儿认识超市,家长或教师带聋儿到真正的超市去实地教学,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抓住难得的实际场景,教聋儿学习知识,掌握语言。这种在真人、真事、真景下进行的教学,聋儿兴趣高、理解快,很容易掌握知识和语言。另外,真实情景还有一种是随机、自然的生活情景,抓住生活中的每一场景进行教育、康复聋儿,效果也是很好的。例如:当孩子把玻璃杯打碎的时候,家长和教师就可以利用这种随机、自然的生活情景教育孩子,抓住真实情景,聋儿好理解,这是不用制作的“好教具”,这种“好教具”随时都会有,家长和教师的任务就是发现场景、抓住场景,随机康复教育聋儿。
假定情景是指教师或家长为聋儿模拟创设教学情景,例如:为了让聋儿学习认识水果,教师可以在教室里布置一个水果商店,让聋儿通过看、听、洗、尝、摸、买等手段学习有关水果的知识及关于此情景的对话。假定情景的教学形式比较方便、灵活,对话内容多,效果好,是情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形式。
四、“情景自然口语法”在康复中心的实践
聋儿康复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中国起步比较晚,作为一名从事聋儿康复工作多年的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为中国的聋儿康复、教育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作为一名教师,研究康复教育理论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在继承前人教育经验以及国外教育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言语及聋儿的特点,大胆地提出了适合聋儿学习的教育方法:情境自然口语法 。
为配合“情境自然口语法”的实施,我们北京市聋儿康复中心在环境布置上大胆尝试,创设了适合聋儿言语学习的12种生活场景,其主要包括:*水果天地、*动物王国、*美丽的家、*交通工具、*服装世界、*变化的四季、*丰富的蔬菜、*会变几何图形、*自然风光、*多变的色彩、*小小的医院、*灵巧的手。
美丽的生活情景,丰富的语言环境,为聋儿学习语言,全面康复提供了物质基础,聋儿学习兴趣盎然,康复效果显著。聋儿的康复再不是单调、枯燥、无兴趣、效果低的“老式”训练。
总之,好的教学方法,能够省时、省力,全面提高聋儿的口语水平。由于聋儿康复是一项“抢救性”的工程,因此总结、实践适合聋儿特点且见效快、康复效率高的教育方法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