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妈妈常常会有这样的烦恼,一不留神,刚刚费好大劲清洁好的房间墙面、家具都被宝宝画成了“大花脸”,不禁气不打一处来。
其实,画画不仅孩子的天性,对孩子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想象力、创造力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听障宝宝来说,美术活动是孩子表达自己和全面康复的重要方法之一。
画画是孩子的需要
有这么一种说法,说画画是一种先于语言文字之前的活动。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涂涂抹抹,常常不由自主地寻找一切可以涂画的工具和材料,在墙上、地上、沙滩上进行涂鸦。绘画给儿童带来最初的快乐很大程度上不是绘画的结果,而是儿童在随意涂抹的过程中摆动手臂在纸上留下的痕迹,伴随这种愉快的“自我发现”的感觉经历,随之产生浓厚的兴趣冲动。
绘画是儿童的一种语言,孩子们经常借助这一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愿望、开心、愤怒或忧伤。幼儿的绘画就像一面镜子,明明白白映照出他们的思想状态及对我们这个现实生活的感受和看法。
细心的妈妈不仅会好好保护孩子的从绘画中得到的快乐,还能通过观察或沟通从宝宝的“抽象主义大作”中读到Ta不曾告诉你的小心思。
绘画,快乐中提高认知能力
认知能力是幼儿教育五大领域八大智能的重要能力之一,认知能力指个体了解与认识世界的一系列心智活动,包括记忆、语言、思维、动作、知觉、注意和社会学习能力等多种因子,是构成智力活动的基础。幼儿期是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些能力的全面培养对孩子的康复水平和将来的发展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
宝宝投入在美术活动中时,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等都在不知不觉中被充分调动和发展。
就像视力不好的人往往拥有特别敏感的听觉,听障宝宝在发育早期听觉和语言能力相对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视觉尤其是观察力比普通孩子发展更迅速,更出色,在绘画中孩子的优势得以发挥。同时,相比单纯枯燥的语言训练,此时进行适当的语言输入和交流常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艺术是教育的基础
每个儿童都具有创造的潜能和天赋。孩子们天生喜欢涂涂画画、敲敲打打、搓挖泥巴,堆砌沙堆,对各种各样的形与色有着浓厚的兴趣。美术非常需要探索的激情和开放的思维,所以对于孩子的创造力和想像力的培养非常有利。而创造力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孩子一生的处世思维方式和策划思考的能力。
尽管事实证明听障人士由于视觉方面的优势,有时更易在绘画、设计、摄影等视觉艺术方面有所建树,但在孩子忘我地画画时,您最好也暂时忘记这回事。
因为在此时,艺术活动的目的不在于培养多少职业艺术家,而在于利用这一手段启迪儿童成为他人艺术的欣赏者和自己艺术的创造者。绘画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是使儿童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儿童创造能力和完善人格的重要手段,孩子们乐于用画画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和内心意愿,在创作中发挥潜能,建立自信、享受成功。
英国艺术教育家赫伯.里德在《通过艺术的教育》一书中指出“艺术应为教育的基础,美术教育的使命就是通过艺术来教育人,也就是说它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
画亦有道,重在引导
绘画在幼儿健康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家长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幼儿在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中,感受快乐、释放情感,让艺术的熏陶完善幼儿人格。
1、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创设自由宽松的活动环境。
为孩子提供充足的纸张、彩笔、彩泥等画具,并教孩子认识和逐步学会使用这些材料。如果孩子喜欢在“不该画的地方”(在孩子眼中没有什么不可以做创作材料,这就是创造力)涂鸦,与其训斥甚至责骂,不如在家里放块小黑板或者索性拿出一面墙来涂上黑板漆。鼓励他们把想到的和感受到的,自由、轻松、愉快地进行表现,在这一自然而然的过程中使幼儿的创造性逐渐丰富。
2、可以用游戏的形式教孩子画点、画线、画圆圈,例如:下雨了,让孩子画线条、画点;又如:点蚊香、绕毛线球时,教孩子顺着一个方向画螺旋线,锻炼孩子的手腕肌肉。
3、在孩子掌握了线、圆圈、点的画法的基础上,可以启发孩子观察个别简单的物体,逐渐训练孩子能画出象征性的图形,用以表示一定的物体形象。由于孩子比较容易掌握画圆形,故一般指导画简单的物体时,应该从圆形开始,如画苹果、糖葫芦等。再逐步过渡到四角形、长方形,例如画手帕、窗户等。
4、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孩子对物体色彩的注意,培养对颜色和形状的认知和兴趣,鼓励使用更多不同颜色和笔触绘画。
5、在专家们看来,孩子的早期教育,最主要的是重视孩子的天性,多给他们一些自由表达和游戏的时间。在幼儿创作兴致正浓时,不轻易打扰他们,不需要刻意试图教孩子什么技法,也不用在乎画的是什么,像不像。如果你可以抛掉大人的思维,以平等心态去了解和交流,会发现你面前的小人儿是个不折不扣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