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一个人是否健康,不仅要看他身体上是否有生理缺陷和疾病,也看他的精神发育是否健全,社会适应能力是否良好。一个人是否具有乐观向上、积极奋取、勇于战胜挫折等个性心理品质对人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其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已成为当前聋校所关注的问题。
聋哑学生,由于先天生理的缺陷,不可避免的造成了这样那样的心理缺陷,如果这心理缺陷没有得到及时矫正,他们将很难适应社会环境。因此,教师在引导聋生获得知识同时,更应承担起聋生“心理医生”的角色,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
通过工作中的细心观察,发现聋生心理受挫非常普遍,探究其原因有以下四种:
1、社会成员存在偏见
社会上的某些成员对残疾人普遍存在歧视和偏见,聋哑学生在生理上的缺陷经常受到不同程度的嘲笑和蔑视。处于这种环境下,他们就会丧失与社会交往的信心。
2、监护人教育不当
家长们面对自己的孩子,百般溺爱、袒护纵容,唯恐孩子吃亏,这些孩子会逐步形成任性、等、靠、要等性格;或者家长对聋儿不管不顾、视而不见,甚至轻视和厌恶,这样就导致聋儿自卑、多疑,认为自己在这个社会里生存是多余的。
3、教学内容偏离
在学校里,领导或教师对聋生的期望值过高,忽视了教学对象的生理残疾,提出的教学内容远离了聋生的发展目标。如果学生难以达标或达标无望,就加以指责,结果欲速则不达,反而加深了聋生挫折感。
4、自身身体因素
由于聋生的听觉缺陷,对社会信息感知不完整,常常引发错误归因,满腹狐疑,似乎周围的人都在议论他。同时,他们与同龄人交往又存在着交流障碍,缺乏倾诉的对象。因此,他们遇到失败和挫折时,不懂得该怎样面对,从而导致情绪失控。
正因为聋哑学生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他们就逐渐丧失了与他人交往的信心,成天情绪低落,形成了抑郁、逆反的性格缺陷。
1、抑郁与孤僻
多数是由家教不当引起,许多聋生的家长,面对自己的聋儿百般溺爱,唯恐孩子吃亏,凡事由家长包办,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全封闭的管理,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他们抑郁、孤僻的性格。
2、逆反与嫉妒
聋生除了先天有听觉障碍外,同样渴望教师公平的对待自己,有些教师面对学生偶尔犯错或学习退步,就对其进行粗暴的批评,聋生在心里并不服气,这很容易造成逆反心理,故意跟老师作对;再者有的老师随便地拿学生进行比较,对学习差的聋生讽刺、挖苦,引起学生的不满,并由此滋生对他人的嫉妒心理。
3、倔强与放纵
这大概是由家庭、学校教育不当及聋生自身因素共同导致的,部分家长要么对孩子过分溺爱,纵容孩子的过失,从而造成聋生的倔强的性格;要么对聋儿不闻不问。学校部分教师对聋生的期望过高,一旦聋生没有达到要求,就横加指责,加上聋生本身存在着交流障碍,缺乏倾诉对象,使他们对生活失去信心,结果放纵自我,甚至与社会上不法分子相勾结,走上邪路。
认识到聋生这么多的心理问题的同时,我们特殊教育也面临着一个新的课题:那就是如何关注聋生的心理健康,如何促进聋生身心健康发展。实践证明,应该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塑造聋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
1、帮助聋生树立积极向上、乐观稳定的人生观
由于各种原因使得有的聋生不能正确地认识生活的意义,对生活采取消极的态度。作为从事聋教育工作的教师,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则是我们教学工作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想方设法让每一个聋生时时处处都感受着温暖,通过实际行动让他们知道教师是爱他们的,祖国是爱他们的。
2、教育聋生接受失聪的事实,培养聋生的自信心
对于教育者来说,也许没有什么比自信的心态更能深入持久地影响他的一生了。因此,教师要设法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如:有的聋生因为生理残缺而消极悲观,教师可以引导他发现自身的长处,发现自己有而别人缺乏的闪光点,让学生学会以乐观的心态去欣赏自己的优点。有的聋生因为表现平平而自暴自弃,教师则可以启发他去纵向比较,看到自己与过去相比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体会到“我也能行”。
自信心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可是由于听觉的缺陷,与之相反的自卑倒是困扰着大部分聋生,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对他们实行“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教育原则,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成功机会。
3、培养聋生坚强的意志和勇于战胜挫折的品格
比起健全的儿童,聋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差一点,一旦遇到挫折他们往往会长时间被失败的情绪所困扰,导致情绪不稳定,有的甚至走向极端。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应该适时对聋生进行挫折教育,并培养他们对受挫感的恢复能力。
乐观的孩子不是没有痛苦,而是能从痛苦中很快解脱,重新振奋。父母和老师应该认真培养聋生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自信心和技巧,让学生明白,人生的挫折是难以避免的,但只是暂时的,是可以解决的。
对聋生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是必要的,但是给学生的挫折太多或超出他们现有解决能力的范围,就会让聋生整天处于失败的痛苦当中,进而产生消极厌世的心理。因此,对聋生进行挫折教育,一定要把握好“量”和“度”。
二、关注聋生的需要
1、理解和被尊重的需要
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这一点,无论是聋生还是正常的儿童都是一样的。教师应该精心呵护聋生的自尊心,真诚地理解他们。
2、沟通和情感渲泄的需要
教师平时要善于察颜观色,了解他们的情感和想法,帮助他们排遣心中的各种烦恼;还要尽可能地为聋生创造各种同外界接触的机会,让他们更多的体验生活。
3、表现和成就的需要
部分聋生之所以对自己没有信心,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得不到周围人的重视,没有体验过成功。其实他们同正常人一样,希望自己是个成功者,让众人关注自己的存在。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是多样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每位聋生在学习和生活上都能表现出一种适应、和谐的状态,为将来能自立于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