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心理健康问题是教育学家争相探讨的话题之一。聋童的心理健康及行为问题也应是与健全儿童心理问题一样被重视的。就耳聋这一生理缺陷而言,它确实导致了聋人异乎于常人的一些不健全的心理,例如:疑心病重,考虑事情偏激、做事不周全等。我校对“聋童心理健康及行为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探讨。
一、对聋童心理健康及行为进行研究的重要意义
1、融入主流社会的需要。聋人毕竟只是社会中的一小部分群体,社会的大多数文明成果是归健全人所享有的,聋人融入健全人的大圈子是一种必然性,他们与健全人交流得越好,得到社会认同的机会越大。聋人想要回归到主流社会,除了要具有能与健全人交流的语言基础,还要有健康的心理,有良好的心态,克服交际中的心理障碍。除去耳聋这个因素,聋人在心理方面应该是和健全人无异的,所以我们建议要像对待一个健全儿童一样对聋童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
2、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教育部1999年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我国于2000年正式成立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委员会”。要求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现在学生中暴露出的心理问题已引起家长的普遍担心和社会的关注。对于聋童而言,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者中,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比家庭和社会的分散教育又更具有影响。
3、聋童心理健康发展的需求。人的心理健康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心理健康教育是补偿耳聋学生身心发展缺陷,矫正其问题行为的重要途径之一。聋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刻不容缓的:读书无用论在聋童之间的传播等等都是我们身边发生的问题。因此,加强聋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即符合聋童心理健康成长的需求,也是使聋童融入主流群体的需要,更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需求。它对教师今天的教育教学、对聋童明天的健康成长,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目前聋童的心理现状分析
1、目前在校聋生的心理问题一般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外在的行为,如: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说谎,反抗行为;侵犯,攻击和暴力行为,逃学行为、学习动力差,学习态度不端正,我行我素,甚至与社会上的聋哑青年结为同伴群体,合伙盗窃钱财等行为。
情绪问题:不善于与人交往、自卑、自傲、害羞,自私心重、疑心病重、个性极强、敌视心理强,对社会对他人冷漠,缺乏责任感,社会生活适应能力普遍较差等。
2、聋童心理障碍的成因分析。
从家庭方面看:一种是父母的过分溺爱和迁就:他们把孩子的失聪看成是自己的过错,认为孩子听不见声音本来就很可怜了,对他们的要求也总是有求必应,对孩子千依百顺,养成了他们持娇侍宠,惟我独尊的习性;一种是离异家庭:由于孩子的残疾,促使父母的离异,使孩子失去幸福的家庭世界,失去完整的家庭教育;一种是父母双方都不关爱孩子,把孩子丢到学校,交给老师,平日也不管教孩子,任其发展,放任自流,这样逐渐形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及不健康的心理。从学校方面看:我们的教师,确实为聋童付出了许多心血,但目前素质教育并没有真正深入人心,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仍作为考核教师教学效果与水平的主要指标,使得教师对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如自卑、自傲、疑心病重等)放任,这样长期下去,聋童自己不会觉得这些坏毛病是自己心理及行为的缺陷,逐渐地,便形成了恶性循环。
同时,社会因素不可忽视。现在流行的网络游戏,尤其吸引着他们的心,多彩的画面,自己在游戏中所扮演的具有崇高地位的大侠……使很多聋童乐不思蜀,逃课、偷钱的情况大范围的孳生。甚至由于网吧的特殊环境,他们联系上了社会上的聋哑人,通过交谈,使这些学业失败的学生看到了不需要太多文化知识亦能发财致富的例子,进而进行团伙偷盗。另外,我们不得不说,由于耳聋造成的语言交流的障碍给了所有人(包括聋孩子自身、聋童家长及专业教师)一个很大的难题,使得我们对聋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加难上加难。
三、培养聋童健全心理的几点措施
一部分聋孩子的父母都是健全人,简单的手语交流可以进行,可要想与孩子进行更深一步的交谈就困难了,语言成了沟通的障碍。还有一些孩子的父母本身就是聋哑人,沟通的问题虽然解决了,可由于他们自身文化水平不高的缘故,对孩子心理和行为的塑造,却也起不了很大的作用,所以老师就得担负起培养这个责任。
1、教师从自身做起,树立起好的榜样。教师作为精神文明的开拓者,在传递科学文化知识,促进整个人类生存与延续方面始终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和“楷模”, 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主动者。俗语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施教者,本身应具备好的心理素质,给学生做出一个好的榜样。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能忽视。如果教师经常为不良的情绪所困扰,就会把烦恼、怨愤迁移到学生身上。如长期患病、婚姻失败、人际关系不合等,都可能使教师上课无精打采,一旦工作不如意时,就大动肝火。所以,高“智商”的教师首先应该善于控制与疏导自己的情绪,任何时候都不应当对学生生气、发怒,应该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礼,导之以行。教师还要掌握与学生交往的技巧,如,善于向学生“示爱”,有同情心;让学生理解自己的言行,不放纵、迁就学生;以身作则,做事有原则、立场。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才能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通过对课文的讲解,培养对事情的理解能力及感受美的能力。在聋校语文高年级教材中,每一篇文章都贯穿着作者的思想,渗透着作者的观点,倾注着作者的感情。教学中,利用对课文的分析,可以把学生的心融入作品,和作者看到一块,想到一块,如身临其境,在感情上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样就容易让课文中美好的事物、人物的美好品质打动学生心灵,让学生体验课文中所描述的美。例如聋校语文第十六册教材中《迷人的天山牧场》一课就描绘了天山牧场的美丽、富饶。课文中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草原的眷恋,热爱之情。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再现天山牧场的美丽与富饶,(例如,为了让学生理解天山牧场的迷人景象,课上播放了一段马儿在辽阔的牧场上奔跑的影片,同时,播放几段有关描写草原的歌曲MTV,同学们看后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多美的草原啊!)给了学生直接的感官印象,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和由衷赞叹。借助图象的烘托,促进了聋生的视觉,创设了一个最宜产生的情感共鸣的环境,丰富了聋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
3、教师的日常工作要细致,及时提供有效的心理辅导。
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细致、深入地了解每个学生及时提供有效地心理辅导。通过留意观察学生的外显行为,多方听取反映,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动向和问题行为,针对班级中较突出的问题、集中的问题,全班讲解。对个别学生的问题利用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的消极情绪得以宣泄,从而把握教育的契机,引导学生看到事情的积极方面,及时的缓解聋童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避免不利的事件发生。
聋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教育工作,它需要社会、家庭、教师共同的不懈努力和付出。从小培养聋童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他们的社会归属感,有利于聋童的健康成长,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对于提高我们民族的整体心理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