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这对聋生的教育尤为重要。
我现在教的聋哑学生是我从小学一年级教起的,接手这个班时,学生写字的姿势沒有一个是正确的,握笔的姿势千姿百态:握拳头的、五指撮一起的、笔尖朝内或朝右的……写字时驼背的、耸肩的、趴桌上的……总之,都是用鼻子嗅着笔尖写字。双脚则有的交叉着,有的脚板相对,双腿圈开,甚至小小年纪就翘着个二郎腿偏向一边写字。
不仅读书写字如此,其它方面的习惯也不如人意,如自理能力差,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乱丢乱放,来到学校不是打电话让家长送作业就是打电话送书;卫生习惯差,书本作业本不几天就又脏又破;边吃饭边看讲话打闹,半天吃不完一顿饭;吃完后满地狼藉不知道收拾;值班老师前说后就忘,不当回事……这一切都反应了我们的养成教育不得力。这些孩子做事效率低,责任心差,依赖思想严重,十分自我。
为什么生活优越了,教育发展了,家长越来越重视了,学生的习惯反而差了呢?据我调查分析,问题主要出在三个方面: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目前社会上的不良习气和各种腐败现象无不时刻地伺机我们的少年一代。当然,我们聋校的学生也未能幸免。极端的个人主义,英雄主义以及社会上的黄色音像制品象瘟疫一样,侵蚀着学生的灵魂,对学生的行为产生极为严重的“反面导向”。例如我的一个学生,一个年仅十一岁的孩子,因为在假期到家附近的网吧上网看了黄色录像,就是这部录像严重的危害了他的身心将康,心理的诱惑差点酿成大错。
(二)家庭教育影响
这又分两种极端,一种是责任缺位型教育。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是聋哑人,认为即使是去上学,以后也不会有什么前途的?就放在学校混混就算了,学好学坏都无所谓。因此有很多做父母的也不过问孩子在学校生活得怎样学些什么,总之不给自己添麻烦就行。
一种是责任紧张型教育。有些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虽然是聋哑人,在听力上面有一定的缺陷,但是只要努力还是可以和正常的孩子一样的。于是都有了超前教育的意识,但却缺乏正确的超前教育思想和方法,一味地注重知识的灌输,不注重思维的开发;只注重对表面能力的学习,不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这种拔苗助长式的盲目超前教育贻害无穷,一旦错误的不良行为先入为主而且很长一段时间得不到矫正,这种行为就成为了一种习惯,要彻底纠正这些不良习惯,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又谈何容易。
(三)学校教育影响
目前每个普小都是以应试教育为主,作为残疾学生他们不收,即使是听力较好的学生的,他们也不能作为随班就读生上课,怕拉班级的平均分。
在特殊学校里,部分教师对聋儿的期望值较高,往往存在“轻养成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重知识的学习” 的教育观念,认为这些教育都应该是班主任的事情,和任课老师没有关系。很多教师把精力花在强化知识学习上,所以冲淡了养成教育和思想教育。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呢,先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家长的榜样作用对孩子的效仿性
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人们往往重视了言教,而忽视了身教的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言传身教也就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身教”渗透于平时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有人做过这样的调查,生活在父母经常吵架打骂,关系不融洽的家庭的孩子,他的脾气非常孤僻,很难与人相处,而性情温和,有一定承受能力的学生,他们一般都生活在关系比较和睦的家庭。小学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差,具体形象占主导地位,家长的言行,邻里的评价无时无刻不对他们的思想起着主导作用,所以,家长要从自己做起,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如做事情不拖拉,与邻里的关系融洽,在公共场所注意自己的言行,答应别人的事情就要做到等等,尤其是要求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家长首先要身先士卒。这样,你的孩子就会在你的带动下,很顺利的养成关心别人,热爱集体,服务于社会的人文素质。
记得有一次,同事高兴的和我说,昨天她领着儿子去散步,走到广场的马路上时,儿子落后了,回头一看,他正蹲在马路上捡香蕉皮呢!然后仍在垃圾箱里。她欣慰地看着儿子问道:“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儿子认真地回答道:“你不也经常捡路上的白色垃圾吗?老师也经常教育我们:爱护环境,人人有责......从这件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身教重于言教的意义。
二、学校的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决定性
儿童的可塑性强,好的行为习惯应从小培养,错过了养成习惯的最佳时期,再想培养就难了。学校可根据小学养成教育目标,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将培养目标分为低、中、高三个序列:
1.在低年级以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重点。如:在一年级,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姿势正确是读书写字基本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进行反复的严格的训练,在实践中养成“姿势不对不读书”、“姿势不对不动笔”、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等。
2.在中年级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节、礼仪为重点,让学生具有责任意识。懂得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是班集体中的一员,是社会中的一员。从衣着装饰、言谈举止、行为习惯、与人共处等诸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并进行具体实践,向一个文明的现代人的素养努力。
3.在高年级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兴趣、科学的审美、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为重点。教育是全方位的,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通过学习或外出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班主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并且要创造“机会”给学生,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培养和训练学生,不断地反复强化学生。同时,班主任可以通过家访、家长学校等渠道,一方面使家长了解学校德育教育的目标和对学生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家庭来了解学生在学校以外的一些行为习惯,从而积极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通过家庭与学校相互沟通和配合,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只有这样才对减少学生行为的反复性具有决定的作用。
三、社会环境对学生的示范性
随着社会对国民素质要求的提高,社会环境的德育功能也就隐含在他所创设的良好的精神氛围和与之相适应的物质文化环境之中,使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激和熏陶。曾经何时,我们随处可见的广告纸乱贴,大街上灰尘满天,公厕内臭不可闻。学生形成了乱丢果壳,不讲文明的习惯。而今,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洁白的墙壁,宽阔整洁的街道。这些变化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更重要的是给我们的学生以无可辩驳的示范性。
社会的大环境使他们在强大的心理和环境的制约力下约束自己,从行为上规范自己,在行动中扬长避短,逐步使自己具有新世纪少年儿童的人为素质。
小学阶段是聋哑学生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每个特校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都应该注重培养聋哑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真正做到教为学所用,为他们的成长成才奠定基础。
聋人在线 | 听障论坛 | 兰草之恋交友网 | 海之声助听器 | 聋人听力辅助网 | 广州康声听力 | 中国聋人网 |
聋人网 | 搜听网 | 中华残疾人网 | 残疾人新闻网 | 您的位置 | 您的位置 | 您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