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笔写抗梦雯妈妈的故事,眼前划过了很多听损孩子妈妈的脸庞。这些面孔,有的沧桑,有的年轻,有的朴实,有的俏丽,有的面带微笑,有的是散不去的愁……
无论什么样的脸孔,背后都藏着一个深如烙印的特征——坚强。这坚强不像她们身上的闪亮珠饰一样仅仅是用来装点,那是被生活、被波折的经历捶打出来的品质,在支撑着她们的生命,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
抗梦雯的妈妈——关姐,是这些妈妈中的领跑者。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抗梦雯,中国第一例人工耳蜗的儿童植入者。
第一例意味着什么,并不是每一位耳蜗妈妈都懂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第一个替孩子做决定“吃螃蟹”的妈妈,检验中国第一台儿童耳蜗手术的可靠性,检验人工耳蜗这个漂洋过海的洋玩意儿,在中国孩子身上的实际效果……这些让人想着就心头发紧的事情,却是关姐需要一道一道趟过的关。
我想到了自己在孩子耳蜗手术前的种种——半夜两三点还熬夜查资料,各个手术环节烂熟于心;疯了似得骚扰做过手术的孩子家长,一遍遍反复确认手术细节;变成手术医生的影子,紧密跟踪他的所有行程安排……真不知道关姐当初这个决定,熬过多少个心慌的白天和无助的夜晚。
从最初得知孩子耳聋而拔下电话线与世隔绝,到绝望伤心想忘记一切、拒绝在媒体里承认自己是梦雯的妈妈,再到后来给自己抚平伤痕、强迫自己学会微笑,重新变成孩子强大、快乐的母亲……
孩子吐字渐渐清晰,交往回归正常,而这时的梦雯妈妈也在烈火中涅槃了好几遭。
一堆有待填充的空格
关姐每次出现在听障家长聚会中,都会成为大家围拥的主角,每一个妈妈都想凑近一些,再凑近一些,即使没想好要表达什么,也想奋力靠前,从她身上汲取力量、光明和各种正能量。仿佛离她近一点,自己会瞬间拥有力量和智慧。
关姐每次都露出她地中海般温暖、明亮的笑容,乐呵呵地对大家说,我根本不懂怎么康复,我们那时,没有你们这么好的条件。
确实,二十年前的聋儿康复,还是一堆有待填充的空格。没有系统的康复计划、没有清晰明确的康复理念、没有前人趟过的成熟的康复路径……所有的人,关姐、孩子以及孩子当年在中聋的语训教师卢晓月,也都是在边摸索边前进。
一脚深、一脚浅,像极了一个孩子颤颤巍巍的成长,可以守望,却无法替代。
关姐的内心,也伴随着孩子的成长,经历了自己都想象不到的蜕变。
母女“闺蜜”阵线联盟
妈妈对孩子自尊心的关照,往往超过了对自己的。自嘲有些神经大条的关姐,却用妈妈的敏锐直觉发现自己和朋友谈论梦雯耳朵时的语气,会对孩子的心情造成微妙的影响。
她决定,自己要先改变。只有自己先从自卑的阴影里走出来,女儿才不会自卑!她一再叮嘱其他家长,要康复好孩子,首先要康复自己。
对女人来说,对自己的关照和审视是一种天性。身形、样貌的改变不会逃出她们的犀利眼光,更不用说行为、语言的改变了。从中国传统家庭里走出来的关姐,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里隐晦、谦虚的情感表达方式,对家里人也从来不直说“我爱你”。但对梦雯,每晚睡前的“我爱你”,穿越重洋,直达梦雯单人房间里那颗滚烫的心,不仅抚平孩子的疲惫、心伤,还带来神奇的催眠效果。
关姐喜欢自己的这些变化。随之而来的一个重要角色转变就是她从梦雯的妈妈变成“闺蜜”。之前,好强的妈妈固执的认为,自己给孩子的爱就是让她能学会说话,让她融入主流社会,这样自己也尽到了当妈妈的责任。不过,过强的目的性也让自己太过严厉,一个永远充满着苛责的妈妈,在孩子眼里,或许算不得一个好妈妈。渐渐地,梦雯开始反抗,开始反叛,甚至开始早恋。两人闹得最僵的时候,一个月冷眼相对,谁也不理谁。
梦雯先忍不住了,有些不情愿地走进妈妈的房间。看到昏暗的卧室床上躺着一本《当青春期遇到更年期》,梦雯知道,妈妈还是渴望了解自己的。那晚,母女俩一直执手聊到天明,把十几年藏在肚子里的话,通通说出来了。
从此,稳固的母女闺蜜阵线联盟建立了;从此,一连数小时的谈话成了母女间的常事……
缺少的不是蛋糕,是爱
后来的日子里,有人提及梦雯的青春期,问:“她的反叛和听力有关吗?”关姐断然地说:“一点关系也没有!”
或许也不尽然。说无关,是因为梦雯的反叛不是因为自己的自卑;说有关,是听力的缺损,让关姐比一般妈妈更加严苛,也让梦雯的反叛更加猛烈。
即便如此,更年期和青春期间尖锐的对立,在彼此毫无保留的爱面前,也消融无影了。真的要相信爱,她的神奇力量,能治愈人世间最顽固的病疾。关姐说,她理解的女孩要富养,不是要给孩子多丰裕的物质,而是要给她很多爱,那些因为没吃过奶酪蛋糕就跟别人走了的女孩,其实不是因为缺少蛋糕,而是缺少爱。
康复的道路上,仅仅有爱是不够的。梦雯从小,妈妈就给她树立了一个清晰的人生目标,和一条更适合她行进的路。考重点高中、考大学,也许很难发挥梦雯的优势,早早地选定将来的专业,多在专业领域精心培养,或许能扬长避短,少走弯路。
因为眼前有一条清晰的人生之路,梦雯也少了很多担忧,和未知带来的恐惧。从关姐带来的照片看来,梦雯总是在甜甜地笑,一脸的朝气,绝没有半点阴郁。
为了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关姐早早地让孩子学习书法,书法不仅能让心情沉静,同时还是展示自己的强大手段。看到照片上十来岁乳气未脱的梦雯,正经八百地给年过半百的澳洲总督,呈上自己写的“友谊长存”四个潇洒的大字,她脸上那开心、神奇的样子,不知能扫去多少听损孩子妈妈们心头的积郁。
看上去爽利干练的关姐,用她趟出来的康复之路,安慰大家。康复是一条漫长的路,要给孩子特别大的耐心。梦雯上小学的时候,除了妈妈,几乎没人能听懂她说话。一直到小学四年级,梦雯才真正融入了校园生活。而现在的梦雯,早已朝着自己心爱的艺术巅峰前进了……
抗梦雯,中国首例人工耳蜗儿童植入者,1993年生,1997年植入澳大利亚科利耳人工耳蜗,目前就读于加拿大艾米丽卡尔艺术大学工业设计专业,梦想成为一名珠宝设计和婚纱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