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碧水荡漾,沿湖松树、柏树、桂树依然浓郁,草坪依然绿成一片。深冬的杭州,阳光下温暖如春。
12月26日,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公示2014年省级企业研究院建设名单,浙江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属的浙江诺尔康神经刺激科学研究院,名列其中。
两个月前,由杭州市政府主办、杭州市科委(知识产权局)等单位承办的2014“市长杯”创意杭州工业设计大赛,浙江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选送的产品“人工耳蜗”获产品组唯一的金奖。
“诺尔康拥有72项国际国内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被美国商业权威媒体——红鲱鱼评级机构评选为2012年度全球100强最具创新企业。诺尔康能够屡获科技创新大奖的根本原因,是公司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之路。”诺尔康董事长李方平对记者说。
要让中国失聪者听到美好的声音
改革开放初期,作为“温州模式”发源地的乐清,民营经济率先异军突起,历经艰难,突破计划经济的重围,“杀”出了一条市场经济的新路。
当时出现了轰动全国的“八大王”,李方平便是其中的“合同大王”。
之后,李方平几经周折,从乐清到了杭州,从事房地产业。在办企业中,他一直追求“做有意义的事”。
2005年,他结识了当时国际耳蜗峰会主席曾凡刚,就此打开了一扇完全陌生的大门:
全球估值近10亿美元的人工耳蜗市场被3家企业分割,分别来自澳大利亚、奥地利和美国。中国的人工耳蜗是一片空白领域,但中国却有2780万听力障碍的残疾人,其中300多万人为严重听力损失,而且全国每年约有2-3万名新生儿患有重度听力障碍。这2780万人中,能负担得起国外进口人工耳蜗的人少之又少。
“要让中国失聪者听到美好的声音!”李方平决定就做这件有意义的事。
2006年6月,诺尔康公司成立,开始了自主研发国产耳蜗的攻坚战。同年8月,在美国聘请多位人工耳蜗领域的专家,关键技术来自华人科学家,在加州成立了研发中心。
研发投入3000万元,然而难度超过预想。“比如集成,我们要把一张桌子大小的电路板集成到一块硬币大小的植入体里面,还要确保产品能长期满足用户需要。”李方平说,单单攻克这个难点,研发中心就花了两年的时间。
产品还没出来,首期投入就花光了,后面的动物试验、临床试验需要更多的资金。听说李方平在做一件填补国内空白、能让失聪者花较少的钱走进有声世界的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他的创业队伍。“股东从最初的7个人,发展到70多个人!”李方平说。
这些投资者中,不少是李方平的温州老乡,之前他们有的做煤炭生意,有的做外贸,有的做电器,“要钱我们投,一定要圆更多聋人的一个有声梦!”
与此同时,中科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和浙医二院等单位的大批学者专家也纷纷加盟,形成了一支多学科的研发团队。
2009年12月23日,杭州诺尔康人工耳蜗首两例手术顺利植入。过了20天,人工耳蜗开机调试成功,赢得医生、患者的一致好评。
经过5年的研发,诺尔康人工耳蜗于2011年8月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植入体注册证。
总研发投入9000多万元,国产人工耳蜗终于在诺尔康问世。
2012年10月31日 ,诺尔康获得由捷克认证机构ITC公司颁布的CE证书。2013年9月获得主流人工耳蜗市场—儿童市场的销售许可注册证,标志着国产人工耳蜗正式进入主流市场销售,与国外人工耳蜗公司竞争。
为了让更多的失聪者能用得上人工耳蜗,诺尔康将产品定价为进口产品的1/3。短短两年多时间,诺尔康国产人工耳蜗2000例的成功植入,让2000名耳聋患者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其中在东南亚、南美洲、印度等多个国家实现销售,总量突破100例。
李方平不胜感慨,对记者说:“为了自主研发国产人工耳蜗,我整个人都扑进去了!”
目前世界上只有4个国家(澳大利亚、美国、奥地利、中国)掌握了生产人工电子耳蜗的技术,并实现了市场销售。国外三个国家都是国家投入非常巨大。在澳大利亚,政府投入的研发资金就高达2亿美元,在美国,其国立卫生院就投入了2.5亿美元。诺尔康作为一家民营高科技企业经过8年多的艰苦探索,突破了人才、资金瓶颈,摘取了这一神经电子技术领域王冠上的明珠。
聆听,让生活更美好
最让人欣慰的,是看到了那些患者植入人工耳蜗后,又重返精彩的有声世界。
1983年出生的徐会军,河南安阳人。2002年秋,一场大病,把刚刚走出校园的他拉进了命运的底谷。化脓性脑膜炎高烧一个星期,昏迷不醒。合力抢救下,他醒了过来,却完全失去了听力。
失聪的他,根本找不到工作,只能在钢铁厂、水泥厂、养殖场当搬运工。汗水淋漓的同时,他没有放下读书。读书让他学会了适应别人的白眼嘲笑,从而也使他更加渴望自尊。2008年秋冬之际,他骑自行车在安阳市的大街小巷跑了一星期,又到郑州街头流浪了五天,都没有找到个容身之处。
直到2010年2月底,他在网上无意中发现了北京同仁医院招募诺尔康国产耳蜗志愿者的帖子,好激动,好兴奋。他在农历正月十七,挤了一天一夜的火车,赶到北京去做检查。两周后再到医院做言语评估,接着住院,于3月30日顺利进行了耳蜗植入手术。
徐会军终于走出失聪带来的无奈和艰辛,成为一名特教老师。他百感交集,写了《国产耳蜗,聆听,让生活更美好》:
“‘习老西……习老西……’每天听到这些儿口齿不清的孩子喊我徐老师,我内心深处都会感到很甜蜜。和他们相处有两个多月了,他们在肢体、智力、言语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障碍。自己主要负责他们的康复工作,但每天能听到他们朗朗的读书声,稚嫩的儿歌声和玩耍的嬉闹声,我似乎又找回了自己的童年。无论多么苦,多么累,自己都会感到很充实,很满足。夜里抱头仰卧于床,闭目一想,难免热泪盈眶。自己走上了特教工作岗位,这在两年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的,姑且不说听力,失聪八年下来言语功能的退化,使自己说话声音的大小、语音的高低和语气的轻重都把握不好,哪有勇气上讲台?而如今却做到了——听力给了我工作的原动力。
“‘妈……这周末我不回去了……天冷了,你也要注意保重身体……’电话里和父母的几句寒暄,让我心里软软的、暖暖的,挂断电话还能让我回味很长时间,动情时,又会热泪盈眶。曾几时,我和父母亲人的沟通是何等的困难。父母没有念过书,不识几个字,身居乡下我们都没有学过手语。有什么事,要叫妹妹或邻居的孩子用笔写给我。沟通上的困难加以失聪当初心灵上的脆弱,我和家人的关系经常矛盾重重。后来外出打工的几年里,全靠手机短信通过妹妹与家里联系。当然,荧屏上的字总是凝滞的,他无法与电话里母亲那充满磁性的音符相比。声音,浓缩了亲情,不是吗?前些天回家时,年仅4岁的外甥女正在背诵《三字经》,我乐不可支地抱起她,彼此相合地打着节拍背起了‘人之初,性本善……’看着她那纯真的笑容,我却感到眼眶潮潮的,旁边母亲的脸上也露出了慈祥的笑容。几年来,我在家的时间太少,听障又阻碍了沟通,彼此间显得很生疏,以致每次见到我都会哇哇大哭。而现在不一样了。——听力,拉近了亲情,让我享受到了天伦之乐。
“今秋中原的雨水特别充沛,曾几次缠绵十几天,无论别人怎么厌烦,我却感觉很平淡。我喜欢雨中散步,我喜欢雨滴打在雨伞上的那种有急有缓且又清脆的声音,且乐此不倦。聆听着,细细品味着,感觉是那么的亲切,那么的自然。听风,听雨,真切聆听大自然之美妙,给我以平淡宁静的心情。
“工作,生活,亲情,心情以及生命中的所有全因听力而彰显。我听力的重建源于人工耳蜗,源于国产诺尔康。我的生命也因此焕发了生机,绽放出了光芒!”
服务残疾人,造福全社会
“企业愿景:打造中国一流、世界领先的医疗器械产业集团。企业宗旨:服务残疾人,造福全社会。”
诺尔康自建立以来,时刻不忘企业的社会责任。
2011年10月,诺尔康向浙江省残联捐赠100套人工耳蜗;同年11月,又向中国残疾人利基金会捐赠了100套价值980万元的国产人工耳蜗及100万元善款,用于救助我国贫困听力残疾人恢复听力,走出无声世界。在捐赠现场,诺尔康小植入者园园的现场钢琴演奏,让在场观众见证了诺尔康带来的神奇和希望。
2012年,诺尔康与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共同成立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听障儿童救助专项基金,为0—18岁听障儿童走进有声世界作出努力,让他们和正常儿童一样享有健康快乐的学习和成长。诺尔康率先捐出10套人工耳蜗,并持续关注着基金会的发展。
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诺尔康承担了“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听性脑干植入设备国产化及临床应用、国产人工耳蜗的策略和技术优化两个项目,并获得了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中科院“科技助残计划”的唯一产业化基地。
通过产学研合作,公司科研实力一步一步壮大。
“8年来,诺尔康发展的每一步,都印证了中国科技创新环境的改善。”李方平说,“比如申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现在强调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申报,我们那时简直不可想象。浙江省委、省政府现在支持诺尔康建设企业研究院,我们觉得是帮助企业有效突破人才、资金瓶颈的很好路径,有利于以核心企业为龙头,推动浙江成为神经刺激技术人才集聚地、产业发展高地。”
诺尔康以促进中国神经电子产业建立和发展为己任。公司将投资1.2亿元,构建神经电子产业集群。最终将实现:研发——生产制造——品质控制评价体系——销售——手术医生培训——术后听力语言康复培训——建立电子耳蜗专科医院——促成成立聋哑学校和普通学校合作的示范学校的整体链式产业园区。还将建成新一代人工电子耳蜗系统、人体平衡植入装置、偏瘫及全瘫类疾病的电子刺激康复装置、实用型高清晰人工视觉系统、心脏起搏器/除颤器等神经电子产品的研发平台。
“我这辈子梦想做成三件事:让听不见的人可以听见,现在已经基本实现了;让看不见的人可以看见,这方面的产品已经在研发阶段;让站不起来的人能够站起来,目前也在研究当中。即使在有生之年,我不能实现这些梦想,我也要让我的子孙后代坚持做下去!”李方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