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因药物中毒从小失聪,靠着顽强毅力,不但即将学完成教本科,还成为国内首位聋人新闻主播。
药物中毒离开有声世界
1982年,郭莺生于江苏常州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聋人,是一家公司的普通员工。在郭莺出生前,父亲郭肖炎就给她取名“莺”,寓意她能像夜莺一样倾听和歌唱。但出生仅10天,郭莺就开始发高烧,因药物过量中毒致聋,从此只能生活在无声世界中。父母带郭莺辗转上海、南京等地求医,花费不菲却毫无效果。后来,为了让郭莺能有一个正常的语言环境,郭肖炎夫妇含泪把小郭莺送到爷爷奶奶家。
对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小郭莺浑然不知。5岁时,有一次郭莺和小伙伴做游戏受了欺负,想哭却哭不出来,她咿咿呀呀的声音更是遭到嘲笑, 这时她才意识到自己和别的小朋友不同。小小的她不明白,为什么别的孩子能看电视、听音乐、做游戏,自己却什么也听不见,郭莺心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郭肖炎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他找机会“告诉”女儿,“我们听不到花开的声音,却依然能让自己绽放美丽和散发花香。”想要被社会承认,就要更加努力。父亲的话让郭莺似懂非懂,她在日记里写道:我以花儿的名义起誓,我要绽放美丽。
来到北京看口型上好课
由于听不到老师讲课的声音,郭莺的求学之路充满艰辛,但她像一束傲雪绽放的红梅,在恶劣的环境中默默散发着清香。
9岁时,郭莺进入常州聋哑学校读书。由于勤奋努力、成绩突出,郭莺被选为班里的数学课代表,与同学交流机会增多,性格也逐渐开朗。为了适应老师的教学方式,郭莺开始更刻苦地训练语言:每天她都对着镜子练习口型,一练就是3个小时,每次都练得口干舌燥、面部肌肉僵硬。最后,郭莺看到文字后就能模仿出对应的口型。
2000年7月,郭莺连跳两级,成为常州聋校成立以来最年轻的毕业生,而后考入南京金陵科技学院特教班经济信息管理与计算机应用专业。上课时郭莺听不见,只能靠摘抄笔记,根据老师讲课时的口型和神态来揣摩内容,而她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主要靠“笔谈”。
大专毕业后,几年短暂的工作经历,让郭莺认识到知识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于是她只身来到北京,报考了北京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班主任王丽敏谈到郭莺时,用了“震撼”和“赞叹”两个词来形容。
王丽敏感叹,在自己多年的教学生涯中,面对的都是身体健全的学生,郭莺的出现颠覆了自己的观念。特别是郭莺看口型上课、用笔请教问题的方式,让她深受感动。
勇于挑战成为新闻主播
2005年新年前夕,常州电视台和常州市残联联合公开招聘手语新闻主持人,这对郭莺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经过报名、筛选,郭莺凭借出众的外在形象、丰富的阅历、熟练的手语,最终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顺利成为国内第一位聋人新闻主播。
一个月后,郭莺正式走进电视台新闻直播间。看着正在运转的读稿机,郭莺紧张得手指僵硬,“说”不出话来,背后也凉飕飕的。她很快调整情绪,全身心投入到节目中。节目录制完毕,郭莺的衣服都湿透了。
虽然电视台的同事对郭莺的第一次直播给予了充分肯定,但郭莺却担心聋人朋友是否能看懂。因为以前健全人担任手语翻译时,有时手势过快,聋人观众就会看不懂。为了了解聋人观众的节奏和理解力,郭莺晚上下班后,冒雨来到聋人家庭,一家一家询问效果,让聋人观众深受感动。
郭莺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微笑,她坦然地面对着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困难。虽然生活让她在无声世界里成长,但她用拼搏和自强,奏响了生命中的华彩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