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Baidu         Baidu预约挂号医生前,请先看这里!
您当前位置:人工耳蜗网 >> 新闻资讯 >> 聋人资讯 >> 浏览文章
—点击以上小图标,可将本文分享到微博、微信、人人网、开心网、百度贴吧、豆瓣网、腾讯朋友、QQ好友和空间等处!
让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作者:佚名 日期:2012年08月17日 来源:韶关日报   录入:毛毛虫    

近年来,我市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全面推进,每年有近3000名残疾人享受到各种形式的康复服务,但相对于全省而言,服务水平和能力仍比较落后,对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和广大残疾人日益增长的需求来说,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1 康复工作得到有序发展

我市共有320多万人,其中已换发第二代残疾人证的残疾人为41118人(截止到2012年5月11日的统计数据)。韶关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残疾人事业,并制定出台一系列优惠扶助政策措施,加快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随着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实施的不断深入,我市残疾人康复工作得到有序发展,每年有近3000名残疾人享受到各种形式的康复服务。

在韶关市残疾人服务中心,记者看到各类残疾人康复服务项目较为齐全。市残联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说:“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下设脑瘫康复部、聋儿语训部、自闭症康复训练部、辅助器具服务站等部门,是集残疾儿童教育康复、医疗康复、社会康复的系统康复机构。”同时,他还告诉记者,在全市10个县(市、区)建立了残疾人康复中心,可以就地就近进行相关的残疾人康复工作。

在浈江区东河街道康园工疗中心,40多名康复儿童正在进行插花、制作花束、串珠等简单的手工艺活动。该康园工疗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让孩子们参加简单的手工艺活动,达到全身各器官的有效协调与配合,是很好的康复手段。浈江区东河街道康园工疗中心是全市20个街道、乡镇、社区残疾人康园中心的其中一个。全市三级康复网络的建立,使残疾人康复工作覆盖面大幅度加大。市残联康复科工作人员向记者提供了一份康复服务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总表:“2011年,全市共补助41310名残疾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4934名残疾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完成白内障免费复明手术980例,低视力患者配用助视器62名;完成聋儿、智残儿、脑瘫儿童、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180人;供应各类辅助器具1365件,补助或免费为34名贫困残疾人装配假肢。”

我市虽然在推进残疾人康复事业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市残疾人康复工作仍面临较大的困境,康复机构建设水平低,设备落后,人员配备不足,运作资金缺乏,残疾人康复工作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残疾人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与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不相适应的矛盾依然较为突出。

2 康复平台已基本搭建

随着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不断深入实施,我市残疾人康复工作得到了有序发展,各县(市、区)残疾人康复中心网络已基本建立。而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成立于1994年,承担着全市残疾儿童康复服务的主要任务,每年接受前来康复的残疾人数量也不断增加。

小刘(化名,下同)原是一名脑瘫儿童。据脑瘫康复训练部部长杨增新介绍,2岁的小刘在刚来康复中心时,只会呆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小刘在没有来到康复中心以前,已经在其他地方治疗过几个月,花了一万多块钱,却没有什么效果,只会坐,走、跑这些简单的运动功能都不会,也不喜欢与人沟通,说话一次最多说两个字。”杨增新说。经过康复中心3年的精心治疗后,如今小刘已经实现康复。“他现在会跑,可以上下楼梯,生活也能自理,语言沟通也没有问题,基本上是康复了,小孩的爸妈也特别满意。”杨增新说。

每年像小刘一样获得康复的残疾儿童不在少数。据杨增新介绍,脑瘫康复训练部通过引导式教育,让脑瘫儿童主动参与到治疗中,使其能够掌握沟通、认知及语言能力,达到“普幼普小”水平,康复后能真正走入社会。

在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内还有一个重要部门,那就是聋儿语训部。据介绍,该部门现在有30多名康复儿童,其中60%左右的聋儿经过康复训练后,可以融入正常人的生活中。

“我们通过集体教学、个别语言训练、亲子同训等方式,对聋儿进行听能方面管理及语言方面康复,让孩子获得听力补偿后,再发掘其剩余听力,教他们听、讲,让他们融入社会。”韶关市残疾人综合康复中心副主任罗桂萍介绍说。

与此同时,全市10个县(市、区)均也建立了残疾人康复中心,并建立起20个街道、乡镇、社区残疾人康园中心,建立起三级网络,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配置了训练器材及辅助器材,全市残疾人康复平台基本搭建完成。虽然目前残疾人康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还不是很高,但是整体的服务架构已经搭建,服务工作也在有序地推进中。

3 康复服务任重而道远

目前,全市已换发第二代残疾人证的残疾人有4万多人,加上没有登记在册的,残疾人总数应该会更多。而每年需要接受康复治疗的残疾人数也不在少数。虽然,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我市各项残疾人康复业务得到全面推广,残疾人康复事业得到了有效的发展,每年也有近3000名残疾人享受到各种形式的康复服务。但是,由于全市康复服务体系尚未完善和康复服务能力不足,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专业人员缺乏、服务力量薄弱的问题日益凸显,需求与服务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在韶关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康复科工作人员带记者来到脑瘫康复部。他指着几个小房间告诉记者:“那里是脑瘫康复部,总面积达300平方米,里面有32位康复儿童,4位康复训练员,还有一些治疗器材,基本上是人挤人。”他还告诉记者,在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的其他康复部门,情况和这里差不多,而县(市、区)的康复机构情况就更糟。

“除此之外,专业治疗人才不足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脑瘫康复部部长杨增新补充道。他向记者介绍说,现如今,我市特教治疗师、医生与参加康复儿童的人员配置比例远远达不到上级残联的要求。“我们经常是一个治疗师要治疗7至8名康复儿童,他们的精力根本顾不过来,很大程度影响了康复的效果。”杨增新说。记者在其他部门采访时,发现各部门普遍存在这一问题,究其原因,往往与资金不足人才流失等因素密切相关。

目前,康复工作困境还与预防知识不广,市民对开展残疾人康复训练认识不足有着密切联系。在近日市残联开展的残疾人康复工作情况调研中,发现部分残疾人及其家长缺乏康复意识,有的躲在自己的“四方天地”里,不愿康复;有的则处于“被动康复”;还有的残疾人家长甚至讨价还价,“全免则来,不免则去”的观念时有存在。康复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样一个案例:“仁化县曾经有名聋儿,在我们这里检查后,我们告诉家长可以进行康复治疗,可是家长却不愿意治疗,我们反复解释,还给家长打了30多次电话,告诉家长康复治疗是全免费的,可家长就是不肯送孩子来康复,错过了康复的最佳时机。”

4 2015年将初步实现目标

2012年市政府承诺为民办的八件实事,其一便有新建韶关市残疾人康复中心。据介绍,残疾人康复中心位于韶关市职业病防治院内,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总占地面积达25亩。中心第一期工程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按照国家二级建筑标准打造,主体工程计划于今年12月底前完成。按照规划,残疾人康复中心将建成集康复服务、技术指导、业务管理、研究开发、资源信息、人才培训和宣传普及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示范性的残疾人康复中心。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极为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在残疾人康复方面,我国提出在2015年初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为此,我市在残疾人康复服务“十二五”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在2015年初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行政区域内三分之一以上的残疾人得到基本康复服务,实施国家和省一批重点康复工程,为3.23万名残疾人提供康复救助;90%以上的街道和中心镇建有综合性的残疾人康园工疗站(社区康园中心)并形成网络,市、县、街道(乡镇)至少各有2个专门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的公益性康复机构(含辅助器具服务机构);同时,免费为一批残疾人实现康复。

相信,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我市残疾人康复工作将越来越好,残疾人康复组织管理、康复技术指导和康复服务网络将更加完善,并将逐步构建起与政府公共服务责任相适应的康复保障机制,让更多的残疾人早日获得康复服务。

齐来关注残疾儿童康复工程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残疾人康复治疗服务中,残疾儿童康复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虽然我市有关政府部门、群众性机构以及社会力量都在不断努力,但是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就是家长的配合治疗还不够到位。

对于家庭中出现了残疾儿童,一些家长也许会被突如其来的不幸所困扰,对于残疾儿童的康复束手无策。有些因为观念问题,不积极参与康复治疗;有些尽管知道有这样的康复机构,也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及时将家里的残疾小孩送去进行康复治疗;有些是将小孩送来了,却因为父母外出务工没有积极进行配合。

据专家称,残疾儿童的最佳康复治疗时段是0至6岁,而在整个康复治疗中,家长的配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既不能将残疾儿童放在家中顺其自然不加以康复治疗,也不能只是将其送到康复机构就不管了,这样的话会耽误残疾儿童的康复治疗,使这些原本可以通过治疗后融入社会的残疾儿童丧失了机会,同时也会给社会带来更重的负担。

残疾儿童的康复,政府要担负起责任、社会要担负起责任,家长更要担负起责任。只要全社会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爱,残疾儿童的康复问题将会得到有效的解决。

回到首页
 
上一篇文章:残疾人应急救助基金获捐款
下一篇文章:常州残疾学生低保残疾人子女有教育补贴
 
发表评论
用户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法律声明 | 站内地图 | 关于我们 | 公告与帮助中心 | 联系我们 | 联系站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