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预约挂号医生前,请先看这里!
您当前位置:人工耳蜗服务网 >> 新闻资讯 >> 聋教新闻 >> 浏览文章
—点击以上小图标,可将本文分享到微博、微信、百度贴吧、QQ好友和空间等处!
袁敬华和她的特教黉舍
作者:尹晓燕 日期:2017年05月24日 来源:不详   录入:admin

  

      “看看这些刻纸画、工笔画、掐丝景泰蓝工艺画,都是我们黉舍的孩子制作的。”5月23日,“关爱残疾儿童创建文明城市”暨残疾儿童作品认购运动现场,夏津县特别教育黉舍校长袁敬华向人们介绍起门生们的作品。
    今年41岁的袁敬华,16岁开始办学,从最初只招收聋哑儿童,到现在黉舍已发展成承担聋哑、智障、孤独症、脑瘫以及多重残疾儿童任务教育、学前教育的省级规范化黉舍。期间,袁敬华勇敢调整教学和康复训练方案,在完成国家教学大纲和课程要求基础上,从康复训练过程中发现和发掘门生爱好与潜能,有针对性地开设了刻纸画、书法、工笔画、掐丝景泰蓝工艺画等课程,用“艺术疗法”疗育特别儿童缺陷。“现场的这些作品可以称得上是艺术疗法的成果,尤其是孤独症儿童,他们很难用语言表达,绘画就成为他们表达本身的一种体例。 ”袁敬华介绍说,每幅作品都在讲述一个故事。
    在现场,由6幅作品组成的系列画作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观赏,这些画除了中心或有一个小人头,或有几个红樱桃,大部分画纸留白,作者是一个名叫梅鑫钥的孤独症儿童。“她家里姐妹两个,怙恃仳离,爸爸带她,妈妈带妹妹。这个小人头就是她想妹妹时画的。 ”引导先生陈俊亮说。
    还有一幅画名叫《回家》,是10岁的孤独症儿童沙宗超的作品,画的是一头小毛驴。沙宗超还没入校时,平时照看他的爷爷经常赶着毛驴车带他玩。有段时间爷爷得了脑血栓,几个月没来黉舍看他,由于想家想爷爷,所以他画了这幅作品,还很难得地开口对先生说了句“爷爷”。 2015年,以这幅《回家》为代表的10多名门生的作品在北京上上国际美术馆展出。
    为让更多的残疾儿童进入黉舍,袁敬华采用搬家进校的体例,为每个必要全陪护理的家庭安排一间25至30平方米的宿舍,配备基本的生活设施。黉舍还为部分家长提供力所能及的就业岗位。即便如此,一些孩子依然没有条件入校。夏津县董仓村4岁的脑瘫儿董勇辉,母亲患精神病,奶奶偏瘫,生活不能自理,其父不仅要照顾一家人吃饭穿衣,还要打零工维持生计,根本无法送孩子到校。针对这种情况,黉舍专门成立送医、送教上门小组,安排康复治疗师每周将教学内容、设施免费送到百余名像董勇辉如许的孩子家中。“目前黉舍有800人,他们有些或走出了无声世界、或重新站立起来,但如何让他们真正习得一技之长,能够在社会白手起家,成为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题目。 ”去年8月份,袁敬华在黉舍开设了中职预科班,有平面设计、工艺美术、烹饪、康复治疗等专业,教给孩子们一技之长。“中职教育办学天资快批下来了,8月份就能正式招生了。”袁敬华说,很长时间以来,她都是在被孩子们推着往前走的,由于他们的必要,就算碰到再多困难也要走下去。
    办学20多年来,袁敬华已先后送出650多名门生,其中400多名门生进入正常黉舍就读,其办学模式被省教育厅、卫计委、残联命名为“夏津特教模式”,并向全省推广。


回到首页
 
上一篇文章:学龄孤独症儿童教育评估体系发布会隆重举行
下一篇文章:奉节特校隆重举办助残日文艺汇演运动
 
发表评论
用户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法律声明 | 站内地图 | 关于我们 | 公告与帮助中心 | 联系我们 | 联系站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