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预约挂号医生前,请先看这里!
您当前位置:人工耳蜗服务网 >> 新闻资讯 >> 聋教新闻 >> 浏览文章
—点击以上小图标,可将本文分享到微博、微信、百度贴吧、QQ好友和空间等处!
做好融合教育前的准备工作
作者:佚名 日期:2014年10月24日 来源:聋康网   录入:毛毛虫

  • 听障儿童有着和健听儿童同样的教育需求。随着听障儿童个体的康复进程,他们都将面临着一种改变,那就是进入普通幼儿园和普通小学学习,面对改变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包括孩子、家长和老师。

    谈到进入普通幼儿园、学校接受教育,我们是不是会有这样的困惑:孩子康复到什么程度可以进入正常学校接受教育?孩子进入普通学校学习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在孩子接受融合教育过程中,作为老师和家长还要做些什么,以帮助孩子更顺利地享受教育……聋康网特别采访了杭州、徐州、合肥、江苏、贵州、浙江等多个康复中心主任及资深教师,相信通过他们的分享,能给予我们一些启迪和借鉴!

    一、良好的听力语言康复是听障儿童融入普通教育的基础。

    在几位资深教师的分享中,他们都提到了这一点。

    杭州爱心聋儿康复中心主任邵旭静说:“孩子要进入正常学校就读,必须有很好的聆听意识,外加很强的跨听感,要会多方位的听;语言方面,必须能够听懂别人说的话,理解别人说的话,并且有一定的语言对话交流能力。”

    徐州市聋儿语训部,具有14年教龄的耿伟老师分享说:“听障儿童进入幼儿园前,听觉评估一般要在一级标准,平时需要注重噪声环境下的听取训练,如加入语音声等,为进入幼儿园后,在比较嘈杂的环境中良好听取的能力作铺垫;语言评估结果至少达到二级水平。”

    江苏省聋儿康复中心主任邢燕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孩子需要有一定的听觉理解能力,养成聆听习惯,不借助唇读可以与他人简单地沟通和交流;语言交往方面,听障儿童能够借助语言环境等其他信息,进行一般的日常交往。”

    “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在孩子后续的康复和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始终确保助听设备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确保孩子听得见听得清,可以使用FM无线调频系统,给孩子一个更优化的听觉环境。”贵州省铜仁市特殊教育学校肖丽红老师说道。

    二、良好性格的培养很重要。

    耿伟老师分享说:“要培养听障儿童性格开朗、大胆、乐于和他人交流。对于比较胆怯、内向的幼儿,我们非常重视在平时教学活动及幼儿日常生活中培养与锻炼。例如中心有来访客人,我们会引导幼儿主动打招呼和交流,教师也会经常表扬、鼓励幼儿;另外,班级与班级之间通过互动联谊也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性格。”

    浙江金华市博闻语训幼儿园园长 熊莉也提到了这一点:“一个孩子如果拥有良好的性格品质,将是他终身受益的法宝。我们需要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质,比如:让孩子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承担、学会独立、学会观察、学会思考等等。一旦这些品质养成后,孩子进入普通学校后便能较好地适应学校的模式,比如能和同伴合作完成值日生的任务、能够独立完成作业等等。而这些品质的形成离不开平时父母和老师的言传身教,以及坚持不懈的严格要求。为了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我们机构会专门针对家长举办关于“养成教育”的讲座,指导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品质。”

    三、做好心理准备。

    进入普通学校,听障儿童接触的客观环境(包括班级人数、听觉环境)、学习内容、学习模式、作息时间、师生关系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会给孩子造成情绪上的焦虑与不安,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顺利度过。同时,家长也要有心理准备,比如孩子到新环境可能面临一些困难,需要一段时间适应,家长要正视这个现象等。

    熊莉老师分享了一些方法:家长要多和老师沟通,比如孩子是否适应幼儿园的环境、课堂教学,配合度怎么样等等;可以创造条件,让孩子提前与学校的老师、同学熟悉交流;家长可以与其他同学的家长密切沟通,成为朋友,家长的关系有助于孩子之间关系的发展;经常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告诉孩子到了新学校可以认识更多的新老师和新朋友,让孩子对新学校和人、事、物都充满憧憬,比如邀请已经积极融入正常学校学习生活的康复明星分享经验和学习的乐趣,增加孩子的自信心;要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以适应学校的学习模式,比如培养孩子对完成目标任务的积极性,平时适当给孩子一些目标任务作为作业,让孩子把这些目标任务当做一项作业一样去完成;另外,要帮助孩子形成一个良好的时间概念,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强化对时间的认识,有意识地让孩子学会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某件事情,科学合理地安排好作息时间,让孩子提前去适应作息时间的变化。

    此外,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融入到普幼,邢燕老师所在中心除了教改提供的教学模式以外,中心会选择一些普幼学校,让听理解较好的孩子一周去几次,参加普幼一日活动,以逐步适应、喜欢普通幼儿园的环境。

    四、帮助孩子建立丰富的知识技能储备。

    邢燕老师说:“听障儿童进入普通学校,与社会接触范围扩大了,我们要及时帮助孩子了解学校及学习方面有关的规则、要求,加强安全、卫生、社会交往等各方面的常识教育,扩大知识面,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这一点在日常康复训练中就应考虑到为孩子建立知识储备。因为正常学龄前阶段的孩子这个阶段也主要是全面发展的一个社会化过程,听障康复教育更要考虑朝着这个目标走。”

    邵旭静老师对这一方面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在入普校前,家长最好让孩子读一年学前班,让孩子在笔试面前不吃亏。所谓笨鸟先飞,让孩子入学前掌握拼音的读写、电脑的拼音打字、硬笔书法的练习、美术的简易画画和上色、舞蹈的培训和加减法的熟练性,提前做好知识、技能储备。”

    五、进入普通学校后,康复老师和家长的支持工作要做好。

    针对这方面,熊莉老师谈的很全面,在此分享给大家:

    ①进入普通学校学习后,语训老师需要定期进行回访跟踪,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与同伴的关系、与老师之间的情感交流、语言沟通等情况,遇到问题帮助协调解决;

    ②语训老师应定期对康复后的孩子家长开展后续教育培训班,帮助家长能更好承担起对孩子后续教育的辅导任务,也让家长之间有机会交流对孩子后续辅导上的经验,互相学习,共同促进孩子更好发展;

    ③语训老师可以定期给孩子打电话、写信,通过各种方式的交流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经常鼓励孩子,给孩子更多的信心;

    ④语训老师可以为康复的孩子建立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比如QQ群,让孩子们能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生活感受和趣事、烦恼等,同学之间互相学习经验、互相鼓励、彼此安慰,都是帮助孩子更好成长更好融入社会的一种方式;

    ⑤家长应从原来家庭教育辅助专业康复的态度转变为家庭辅导,引导孩子的后续学习;

    ⑥家长每天除了帮助孩子对知识进行温故知新外,更重要的是每天与孩子进行情感上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孩子在校的真实感受和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学校的学习生活;

    ⑦家长要保持与班主任、任课老师之间的联系沟通,真实并充分地了解孩子在校情况,针对出现的问题配合老师进行协调,共同商讨解决;

    ⑧家长可以经常邀请孩子的同班同学或校友到家里玩,让孩子多一些朋友,为孩子的情感交流和语言交往提供更多的有利条件,教会孩子学会交往、合作,学会生活、做人,实现全面康复的目标;

    ⑨家长要多给孩子创造社会交往的机会,多鼓励孩子参加学校和课外的各类活动,家庭中也要经常组织一些亲子活动,亲子感情的增进也能促进孩子更好地进行社会交往。

    我们期待还在康复路上、追赶声音的孩子们早日康复,早日回归主流社会,与普通儿童共享同一片蓝天!

回到首页
 
上一篇文章:注重听障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文章:融合教育政策支持
 
发表评论
用户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法律声明 | 站内地图 | 关于我们 | 公告与帮助中心 | 联系我们 | 联系站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