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训活动中,开展游戏的方法和技巧有哪些?
游戏活动在幼儿生活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在个训课中采用游戏不仅可以拉近和幼儿的距离,甚至可以让幼儿自然地感知语言的变化,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轻松愉快地学习、掌握语言。
讲解、示范。要教会幼儿正确的玩游戏,让幼儿了解游戏任务,理解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告诉幼儿如何开始、怎样进行、结果如何。教师在讲解时,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理解能力,运用适当的语言和必要的示范,着重强调游戏的玩法及规则。如:给小年龄段的幼儿讲解游戏时,尽量将语言讲解与动作示范相结合,在游戏过程中逐步提出游戏规则。在给大年龄段的幼儿讲解时,可以更多使用语言讲解,要求幼儿严格遵守游戏规则,争取更好的游戏效果。
参与、指导。要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游戏中来,根据各年龄段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帮助。如:小年龄段幼儿以模仿为主,他们对情节简单、主题单一的游戏(如:操作性游戏、模仿性游戏)比较感兴趣,教师的指导重点是让幼儿通过模仿进行游戏。大年龄段幼儿以创造为主,随着他们认知水平积累,游戏经验丰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他们更喜欢按照自己的愿望选择游戏,并有计划地开展游戏,此时教师的指导重点在于使用语言引导幼儿进行游戏,教师可以通过询问、建议、鼓励、描述等不同形式的语言指导游戏。
鼓励、重复。在游戏过程中及时、适当的鼓励幼儿,不但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而且使他们保持喜悦的心境,体验到游戏活动带来的愉快心情,产生积极活动情绪,更加主动地去参与游戏活动。与此同时鼓励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不断重复练习,当然,被重复练习的内容以幼儿当前的活动目标为主,在此基础上可适当调整难易程度,以便在不断的重复中达到巩固、深化的目的。
二、个训活动中,游戏开展存在哪些常见问题?如何解决?
1.幼儿年龄较小,游戏无法开展下去。由于小年龄幼儿注意力水平比较低,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对游戏失去兴趣。
解决方法:
(1)采用动静交替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幼儿年龄的特点,在游戏中需要采取动静结合的方式开展活动。如:静态的游戏活动,请幼儿坐下来,做一些串珠或拼搭游戏,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动态的游戏活动,如:玩纸球、拍打吊球、拾物入瓶以及一些音乐律动等游戏。以动静交替的方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采用正式与非正式优化组合模式进行教学。正式教学活动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的教育活动;而非正式教学活动是指教师为幼儿创设一个较为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提供各种活动材料,引发幼儿自主、自由地进行的以操作为主的教学活动。
例如:
正式教学:图形配对——小动物吃饼干
活动目标:
1.通过圆形、三角形的配对活动,初步学习将图形按形状进行分类。
2.在教师引导下能按游戏规则活动。
活动准备:
1、圆形、三角形图形若干个(当做饼干),大小颜色相同。
2、两个有圆形、三角形嘴巴的动物纸板箱。
活动过程:
1、创设小动物肚子饿的情景。
(1)教师找2个不同图形的“饼干”喂小动物。
(2)手持2个不同图形做取放动作,即寻找图形一样的放到动物口中。
(3)提醒小动物想吃的饼干是什么样的。
2、剩下的图形“饼干”让幼儿尝试去喂小动物。
非正式教学:图形积木
1、材料:图形玩具
2、注意事项:(1)不采取示范的方法,而是鼓励幼儿反复摆弄,经过多次尝试去获得认知。(2)按照难易程度逐步投放,在获得成功后鼓励幼儿尝试其他玩具。
环境是影响幼儿注意力的因素之一。吸引幼儿注意力的东西太多(如各种好玩的玩具),必然会引起幼儿注意力的分散,所以应尽量减少外界的干扰,可以将玩具放到幼儿看不到的地方或用布遮盖起来。
2.个训课中游戏活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个训课是教师与幼儿一对一的教学,因此有些联合游戏、合作游戏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比如:老鹰抓小鸡、丢手绢、抬花轿……这些游戏是一种群体性游戏,需要2人以上才能玩,因此在个训课游戏活动选择时存在局限性。
解决方法:
(1)与集体课教师沟通,关注幼儿在集体游戏中的表现。如果幼儿在合作游戏中存在问题,及时记录,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幼儿自身问题还是游戏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如:幼儿在集体游戏中自始至终都只是旁观者,不去主动参与,教师就要关注幼儿,分析幼儿不参与集体游戏的原因,是因为不会玩这个游戏,而不去玩?还是不知道怎么与同伴一起玩?或者是对游戏不感兴趣?根据具体原因,教师可以在个训课中创设角色游戏,逐步培养幼儿的社会化行为。
(2)利用家庭资源,发动家庭成员和幼儿一同参与群体性游戏。
(3)借助社区资源,补充个训课中游戏活动的局限性。家长可以带幼儿与社区中的小朋友进行游戏互动。
三、对于游戏活动,家长普遍存在哪些问题或困惑?如何解决?
1、在家长的传统观念里“游戏不是学习”。
很多听障儿童的家长都很重视孩子言语、语言训练,普遍把言语、语言训练看作是“学习”,而不认为游戏也是一种学习,不能正确的看待游戏与学习的关系,对游戏的功能认识不足.
策略:(1)首先更新家长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游戏观念。让家长了解游戏中包含着教育因素,游戏中的角色、动作、语言、玩具材料等各种因素,对幼儿语言、认知、情感、社会性交往等方面都起到促进作用,使幼儿在积极情绪中积累了丰富的语言及相关的生活经验。其次引导家长参与游戏活动,感受、体验游戏给幼儿带来的快乐情绪和积极影响,让家长认识到游戏对幼儿的意义。(2)提供资料介绍,组织专家讲座,向家长宣传和说明游戏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提供一系列合理有效且针对性强的游戏建议,协助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破除“游戏不是学习”的传统观念,让家长真正重视并参与到游戏中,提高幼儿的康复成效。
2、在游戏活动中,家长往往忽略幼儿核心地位,自己成为游戏的主导者。
在游戏活动中,家长成为游戏的主角,家长处于主导、控制地位,幼儿则处于被动、依赖的地位,甚至出现为了某项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家长包办代替幼儿进行游戏活动,致使幼儿失去锻炼的机会,使游戏变成了成人的游戏。
策略:(1)帮助家长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是游戏开展的重要目的。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围绕幼儿的发展需要开展游戏。开展怎样的游戏,怎么开展游戏都应以幼儿为主。(2)使家长了解教师在游戏活动中的作用。明确教师在游戏中担当发起者和组织者的角色。(3)指导家长在游戏活动中充当支持者。鼓励家长用自己参与游戏的热情感染幼儿,使其对游戏产生兴趣,从而乐于参与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尽可能表扬鼓励幼儿,给予幼儿自信心,不要一味追求游戏的结果。(4)指导家长在游戏活动中充当观察者。提醒家长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注意观察,发现幼儿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让家长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5)指导家长成为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合作者。要求家长在游戏中与幼儿平等相处,尊重幼儿,与幼儿相互配合,共同合作,尽可能给幼儿提供锻炼的机会,培养幼儿的独立性。(6)在游戏中教师要及时给家长提出合理建议,调整教育策略,使游戏活动发挥应有的教育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