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聋校教学中,由于聋生与健全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不仅应重视知识讲授,而且更应重视情感教育。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情感意志和心理品质。实践证明,学生一旦有了正确的的动机,浓厚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就会调动自身的潜能,形成坚强的意志指向,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成绩。
在教与学的活动中,教师的情感是影响学生的众多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情感是一种力量,它不仅具有激发学生求知和愉悦的功能,还具有心理催化作用;只有师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否则,即使教师知识掌握的再多,讲得在生动、再具体,学生也只会被动的接受知识,或者心不在焉,教学效果也不会很好。要达到师生情感长期和谐一致,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不可忽视。对此,谈几点体会。
一、爱心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基础
要搞好教学中的情感投入,首先需要教师具有浓厚的师生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高尚、无私、纯洁的师爱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是师生情感教育的基础。教师有了爱生的情感,才能使教师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的师生关系,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给每个学生以慈爱、同情、帮助和爱护,及时观察、了解每个学生的情感变化,调节、满足他们在情感上的需要,教师课堂上饱满的情绪,赞许的微笑,信任的点头都会给学生带来愉悦和力量,从而促使其发展。所以,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情感基础。
二、平等尊重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前提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表现出分明的厚薄之情,对于聪明、听话的学生热情器重,而对于较为迟钝、调皮的学生冷漠疏远,这会极大的伤害一些学生的自尊心,进而逐渐产生情绪,造成师生之间情感上的障碍,心理隔阂加深。久之,教学受阻,两极分化。因此,对于每一个学生都要不偏不倚,用各种语言动作去营造一种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到积极向上的氛围,使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进行。
三、理情结合是实现情感教育的升华
对于学生,情感教育绝不能只停留在感激、感恩等感性认识上,还有待于上升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情感教育成果如果没有理性维护是很难持久的。心理学告诉我们,理想目标具有定向功能。一方面,我们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追求目标,使他们获得成功感,促使他们不断前进;另一方面,要看到他们学习进步,从心理和行动上给予他们指导和厚爱,增强其学习信心。这样,才能使师生在感情上产生“双向反馈”,由此而激发学生学习上的持久积极性。同时应注意,情感教育并非一味地辐射温情,有时也要对不同的时机,不同的对象采用“冷处理”,适当的进行情感交流,达到点石成金的效果。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施加情感教育,抓住学生心理,进行心理情感上的交流,精心而独具匠心地去弹拨学生的心弦,就一定能取得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