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预约挂号医生前,请先看这里!
您当前位置:人工耳蜗服务网 >> 新闻资讯 >> 聋教新闻 >> 浏览文章
—点击以上小图标,可将本文分享到微博、微信、百度贴吧、QQ好友和空间等处!
科学取向 稳步推进——聋校实施创新教育的理性思考
作者:佚名 日期:2012年11月29日 来源:中国特殊教育网   录入:毛毛虫

  • 创新教育之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这不仅仅因为它是深化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现代社会知识观、人才观的更新对教育改革的呼唤。聋哑特殊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必须面对创新教育。对我们特教工作者来说,这是挑战,也是机遇。在聋校,如何积极有效地实施创新教育,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

    一、认真审视创新教育的内质——更新理念

    应该说,教育理念支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如果没有对创新教育内涵的正确认识和理性思考,没有对实施创新教育意义的崇尚和认同,就不可能有积极而正确的教育行为。因此,顺应时代进步的要求,更新理念,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前提。

    1、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 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科学的素质教育要义包涵着如下一些内容:一是通过开放性的教学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实现人与社会的统一,努力培养适应需求的有个性的人才;二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强调教学民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自我激励,主动发现,学会学习的主体性教育;三是摒弃唯分观,树立了表现为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整合统一的质量观念。不难理解,人类最本质的活动是创造活动,信息时代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取决于人的创新能力。因此,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是一个现代人不可缺少的优良品德和最主要的素质。从素质教育倡导的主体性教育来考察,其教学活动过程就是主动探索发现、不断创新的过程。因此可以说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创新教育在深化实施素质教育中应运而生,无疑是将素质教育推向了一个新台阶,也是适应时代要求的历史性教育决策。

    2、实施创新教育必须树立正确的观念。 实施创新教育是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它是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功能、发展方向、价值取向的重新定位。要汇入这一洪流之中,要有效地实施创新教育,我们首先必须树立一些正确的观念。 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教师面对的是一群生动活泼,具有不同个性潜能、充满活力、身心不断发展的青少年学生,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要让他们各个方面都得到有机的和谐发展。因此知识的学习不是他们的全部。创新教育要求我们必须从人本性出发,认真地研究我们的受教育者,让我们的学生从小得到完全的人的教育。 学生是认知主体的能动观。我们不能把学生当成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必须将学生的“学会”转变为“会学”,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在主动探究中获取知识。 发展特长的个性观。每个学生都可能在自己一定的原有经验背景和心理条件的基础上形成独具特征的知识与技能结构,这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社会需要多种多样的人才,因此我们必须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教师眼中的学生只有差异,没有差生。教师切忌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扼杀学生个性创新能力的发展。 建立平等师生关系的民主观。从教育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建立良好的师生平等、民主的心理环境和教学氛围,对教育成效与学生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二者是民主合作关系,应互相尊重,互相理解。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个体开放心态,有利于形成乐学效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进而提高创新能力。

    二、客观分析创新教育的对象特征——科学定位

    聋校的创新教育面对的是一群特殊的残疾儿童群体,其生理素质的缺陷直接影响了他们在知识能力、思维能力、健康心理等方面的正常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他们接受创新教育的基础,也增加了实施创新教育的难度,对此,我们应有正确的认识,宏观的定位和科学取向。 许多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构建创新教育目标,美国强调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释放学生的创造力,要培养“骨髓中都充满未来思想和未来意识的人”等等。我们所提出的创新教育的要义是什么呢?我以为它不同于科学家、艺术家的创新,而是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培养他们强烈的创新意识,即追求创新、推崇创新、乐于创新,同时在对新思想、新知识、新事物的探索发现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为将来能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因此,聋校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战场仍然是课堂教学,但我们的教学侧重点必须有所转移,这是创新教育特点也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对象特征所决定的。

    1、改革聋生不良的认知习惯。由于受传统的继承型教学模式等因素的影响,课堂上聋生大多数处在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形成了他们机械、僵化的知识观,只要体现在死记硬背而不求甚解,照搬课文而不会灵活运用上,难以建构创新型教育所需的相对优质的认知结构。因而我们必须致力于激活他们的学习主体性意识,掌握科学、高效、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2、克服聋生心理上思维的惰性。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聋生的语言基础较差,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他们思维能力在层级上的提高,而创新教育离不开创造性思维的活动。在以往的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泛化了对聋生思维弱势的认定,在教学行为上知难而退,弱化了对聋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使聋生思维的惰性越加凸现,体现在缺乏思维的灵活、流畅性、连续性和变通性上。我们必须了解聋生这些乐观存在的弱项,迎难而上,强化培养。

    3、优化聋生勇于创新的动力系统。动机是行为的直接推动力。聋生在社会价值观念、抱负水准等方面往往难以形成明确的目标,有时把自己不幸的现状作错误的归因,影响了良好创新心理品质的形成。据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重视优化聋生勇于创新的动力因素,使他们在创新兴趣、爱好、毅力、信心、独立性等方面有长足的提高。

    三、切实改进教育教学措施——稳步推进

    对创新教育一切理性的认识和客观实践最终要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而成功的活动必定要有科学的措施和方法。根据创新教育的特点,结合聋校的实际情况,我以为聋校教育教学与方法的改进应依循以下思路进行。

    1、完善知能结构,提高师资素质。创新教育的实施,必然对教师队伍的素质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建立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及良好知能素质的特师队伍是首要任务。当前,我们应认真学习创新教育的相关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更新教育观念。其次,自觉改变一张文凭“吃”终身的陈旧观念,要有强烈的求知欲,在现代知识的海洋中广闻博览,兼收并蓄,去伪存真,主动建构与创新型教育相适应的现代知识结构。再次,要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积极的探索,发扬勇于创新的精神,用科学的态度,通过创造性形象、创新型设计以及教育实践、终结、再检验等环节,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扎实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我们只有在理论素养、知识结构、创新能力等方面不断筑就更高的基点,才能立足于创新教育,才能用自己创造性的工作有效推动聋校创新教育的健康发展。

    2、激活主体意识,改进教学方法。在创新型教学活动中,认识的主体是学生,认识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学生对知识客体进行不断的主动变革,从而不断发现客体新质,不断改进、丰富、充实已有知识的过程,这也是一个主动接纳,能动连构的过程,因此,改变被动接受的陋习,激活聋生的主体意识是聋校教学方法改进的关键。我以为,有效的方法是强化学生对教学过程主动参与,将认知过程变成能动探索发现的活动过程。对聋哑学生来说,这种教学方式似乎难了一点,其实不然,聋生同样具有探索的兴趣和欲望,同样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基础,问题在于我们的教育必须为他们设计难度适宜的探索方案和方式,并发挥好主导、主引而非帮助代替的教师角色的作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科学确立“发现”的目标,营造问题的情境,铺设寻求答案的途径,组织实验、操作、讨论等,力求将认知过程变为探索、发现、创新的实践性更强的过程。

    3、发挥整体效应,拓展创育途径。聋校实施创新教育,也必须调动一切显性的、隐性的各种育人因素,充分发挥好整体效应。除立足课堂抓好创新教育的实施以外,还必须整合多种教育因素使创新教育的内容、空间、场境得到扩充和延伸。 如:让中高年级聋生自己创意,布置教室、宿舍环境,定期编排黑板报、画廊,美化校园等;组织小制作、小创造的竞赛,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结合学校的文艺汇演、小小艺术节、作业展览、庆祝节日等综合性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并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而教师只在引导上做文章,为学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切忌为了提高所谓的质量层次老师一手设计包办,让学生变成“被操纵的木偶”。教师必须花气力,创新多种形式的学校传统活动的组织方法,赋予传统活动以新的内涵,使之成为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增长创新才干,发展创新人格的教育舞台。另外,走出校门,开展社会活动等,都应纳入聋校创新教育之中,成为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唯其这样,创新教育才能健康发展,稳步推进。

回到首页
 
上一篇文章:昆山市爱心学校
下一篇文章:北京市中小学须承诺招收残疾孩子
 
发表评论
用户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法律声明 | 站内地图 | 关于我们 | 公告与帮助中心 | 联系我们 | 联系站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