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新课标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
聋校的语文教学意义更加重大,它肩负着培养聋生具有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重要任务,是使聋人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是实现聋人各项素质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然而,聋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普遍较低,令许多教师忧心忡忡,束手无“良策”。尤其是作文教学,更不尽人意,教师教学难,学生写作难。有的聋生甚至到了高年级,仍不能通顺地写一段话,清楚地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因此,静下心来好好地分析聋生作文的现状,研究如何提高聋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势在必行,这也是聋校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
一、趣味盎然,体现“生活即教育”。
聋校的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经历:一到作文课,学生就没了往日的生趣,课堂上死气沉沉;或者找来一堆优秀作文选,东翻西看,企图从中找到什么……这种种情形,足以看出学生对作文毫无兴趣,仿佛写作与自己不相干。交上来的作文东拼西凑,有的甚至写的不是自己经历过的事,缺少真情实感,生活情趣。
现状一:聋生缺乏写作兴趣,内容缺少生活情趣。这和现行的聋教材有着直接的关系。教材中有许多跟不上时代步伐的、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如:《未来的房屋》、《电报》;有受困于繁琐练习的、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内容,例:课文《凡卡》的课后练习、《合同》等等。这些内容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觉,以为阅读是阅读,写作是写作,生活是生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主张生活要和教育打成一片,在生活中完成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生活即教育”,这对于聋生来说尤为重要。聋生由于听觉障碍,不能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听觉去接受各种教育,这就更需要聋校教材成为聋生和社会生活之间的桥梁,让聋生认识到教育就是要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就是要在种种生活中进行,从而体会到教育的乐趣、生活的情趣,激发聋生对生活的探索,激发聋生的表达欲望。
二、习以为常,注重习惯的培养。
叶圣陶老先生提出:“学习语文要养成好习惯。习惯是从实践里养成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全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这些好习惯更是聋生所必需的。
现状二:聋生缺少写作素材,作文缺乏创新意识。很多聋生对作文感到头疼,搜肠刮肚,绞尽脑汁,还是感到无物可写,无感可抒,更谈不上什么创新了。所以,聋校的语文教材中应注重培养聋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养成留心观察事物、读书做笔记、坚持写日记、能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等好习惯。其中,观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翻开作文书,几乎每一本上都会告诉你,要写出优秀的文章离不开观察。陆游在《示子》一诗中说到:“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写文章也是如此,养成了留心观察的好习惯,就等于找到了通向成功的钥匙。
著名学者高原在《对作文训练的序的探讨》一文中提出作文能力主要包括“观察、分析、表达”三种基本能力。林可夫主编的《基础写作概论》中则主张作文能力应包括“观察、采集、感受、想象、开合、思索、结构、语言、修改”等九种作文基本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综合能力提高了,聋生的写作素材自然会日益丰富,写出来的作文也会让人耳目一新。
三、学以致用,重视语言的积累。
批改聋生作文的时候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同一个词语在聋生的作文中往往会反复使用;或者写了一个好长的句子来表达一个意思,却不知道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尽管那个成语已经教过了。
现状三:聋生作文词汇贫乏,语句不通。在聋生的作文中,经常可以看到“发现、感到”这一类词语,在阅读教学中学到的许多词语都被这一类词语替代了。句子成分残缺、句子结构混乱更是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不能不令每一位特教工作者深思。
聋生在多年的语文学习和课外阅读中也接触了大量的词语,但是这些词语他们却难以运用。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理解。理解了才会鉴赏,理解了才会运用,运用才是最终目的。所以,聋校的教材应该让聋生看得懂、能理解,聋校应该有适合聋生的读物。什么样的读物是适合的?张宁生教授说:“第一,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第二,一本读物,其用词范围,熟词的比例要超过80%,生词是少量的;第三,读物中的词,乃至句型,要有较高的复现率。”
语言的习得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大量阅读好文章,学习名诗名句,不仅可以帮助聋生熟悉语言,积累词汇,为作文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而且可以使其从中获得大量的作文知识。《聋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紧密联系,指导学生在作文时运用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学以致用”,才会使积累起来的语言内化为聋生自己的语言,才会让聋生积累更多的语言,这才是真正地积累。
四、举一反三,发挥范例的作用。
叶老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在聋校的语文教材中更应有这样的好例子,使聋生也能举一反三,受益匪浅。
现状四:聋生作文收效甚微,出现屡教屡犯的现象。教学中经常碰到:昨天指出过的、纠正过的,今天犯的又是同样的错误,再纠正,过了几天又犯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一方面是吃坏习惯的亏,另一方面是没有典型的范例,让学生根深蒂固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彻底纠正。
在聋校的语文教材中,应普及写作知识,选用良好的范例,使学生能够形成一个完整清晰有效的作文训练体系。关于誊写作文,教材中有学生作文的范例,可以明确地看到作文本的使用、作文的格式、标点符号的写法等等;关于写作方法和内容,教材中有下水范文,明确地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写,写作的素材应来自于自己的生活实际;关于修改作文,教材中有的是教师与名家修改习作的范例,旁边注满眉批,让学生有所感悟,有所启发。
作文是聋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它反映出学生的知识底蕴、语言修养、认知广度和思想深度。对于聋生,作文还是一个重要的交际工具,凭借作文,他们可以与健听人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情感、愿望和需要。聋校作文教学的现状期待着聋校课程改革,为聋校的作文教学提供物质的保障。另一方面,更需要教师帮助聋生树立写作的信心。有了好的教材,学生用心地读,教师尽心地教,聋生作文难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那时,正如叶老说过的:“作文不该看作一件特殊的事情,犹如说话。”
[参考文献]
1.《听觉障碍儿童心理与教育》 张宁生主编 华夏出版社
2.《聋哑学校语文教材教法》 季佩玉主编 中国盲文出版社
3.《特殊教育概论》 朴永馨主编 华夏出版社
4.《国家课程标准专辑语文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