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是义务教育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教育的标志,也是社会伦理道德的重要体现。把聋哑学生培养成“四有”人才,培养成能自食其力的人是特殊教育的目的。由于生理的缺陷,聋生的自卑感强,性格倔强,缺乏自信心,到学校后不愿与人交往,身心各方面都充满了矛盾,容易接受不良影响。因此加强道德行为训练,促进特殊儿童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是很有必要的。
一、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
实践证明,缺乏行为方式或技能,不知怎样做是聋生完不成道德行为的一大原因。对正常儿童来说,掌握道德知识与进行道德训练可以分别施行,但对于聋生而言,却是不宜分开的,单纯讲道德知识而缺乏实际的道德行为训练,他们是很难领会和接受的。因此,教师对他们进行具体行为方式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形成的生理机制是由于一定的情境刺激,和一个有关的动作多次紧密结合出现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提供和创设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因时、因地受到熏陶,从而产生主动的、积极的认知意识,以指导自己的言行。
二、道德意志的培养
道德意志是指人在产生道德行为的过程中所表现的意志品质。它是人们自觉地克服履行道德义务过程中的困难和障碍的能力和毅力,是为达到既定的道德规范而自觉努力的过程。道德意志的培养主要是信念和理智的培养。这恰好是聋生的弱点,他们的道德意志相对薄弱,抗诱惑的能力不强。道德意志坚强的学生,贪玩时会感到焦虑不安,从而“校正”自己的不良行为。道德意志薄弱的学生就做不到这一点,有的甚至玩到作业也不写。当今社会,一些人打麻将,导致玩物丧志。对正常人尚且如此,对这群听力缺失而靠视觉来补偿的群体更容易产生一种认识上的偏差,认为这么多人都在玩,那“肯定”是对的,于是他们也不知不觉中模仿,私下在宿舍里打麻将或玩扑克赌钱。这种认识导致学生不爱学习,不爱劳动,从而产生好逸恶劳的不良思想。作为教师,必须正确分析当今的社会现象,让学生明辨是非,明白赌博的危害性。由于道德意志能够使道德行为贯穿始终,所以培养聋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是不可缺少的。加强学生意志力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还需要教师、家长、社会各方面的配合方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