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向学生进行发音、说话、看(听)话教学,进行祖国语言文字教学;培养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具有初步的看(听)话、说话能力和阅读、作文能力。实践证明,通过语文教学的悉心培养,耳聋学生是可以根据个人不同的生理基础,掌握听(看)、说、读、写的实际能力,顺利地与健康人进行社会交往,阅读书籍报刊来增长知识,用说或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只是聋人在与健听者交往时更喜欢使用书面语,而聋生掌握书面语的现状并不乐观,即使是许多毕业和职业高中的学生,仞然有许多书写和阅读的困难。因此有必要对聋生书面语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加以探讨。这是社会的需要,也是耳聋学生切身的利益需要。由此,我认为聋校的语文教学必须与参与社会所需要的语言能力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地提高教学效益。
目前,聋校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学方向的迷失和对语文工具性的淡化。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其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学生学习其他科学文化知识和发展、创造提供手段和工具。而现在的聋校语文教学,架空了语文教学目标,把语文课变成了知识课或文章学习课,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学习语文知识和对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上,忽视了对听、说、读、写能力的基本训练,放松了对语言文字本身的感知和记忆。把积累语文知识和掌握课文内容当作语文教学目标,把本来用来积累语言、锤炼学生理解和表达能力的语文训练课变成了让学生“知道什么”的知识课和说教课。这样的教学能促进学生的语言形成和发展吗?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受普小语文教学的影响,没有认识到聋生学语言的特点。二是虽知道词句教学的重要性,却由于太难,太繁琐,而放弃了。这种偏离语文教学的根本方向,淡化语文工具性的做法,是语文教学的最大悲哀。
第二、忽略了聋生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
首先,从心理学观点来看,儿童学会语言总是通过与周围人们的日常生活交往中逐步掌握语言的。这点对聋生也不例外。其次,聋生学习语言的最大目的是能用语言同别人交往,如果我们教学中不去培养他们这方面的能力,岂不是与我们的目的背道而驰。可是在目前聋校语文教学中,大大忽视了这个问题,从教材上来看,基本上排除了对话性质的教材,所有的课文基调都是报道式的语言。从教学方法上来看,不论是组织教学,还是讲解课文,教师往往一边打手势,一边口说。由于教师没有强调学生用口语,所以学生们看的主要是教师的手势,而不是口型,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也主要是手势,所以师生之间的交往也主要是手势。许多词语、句子学生本来已经学会了,可是由于使用太少,逐渐忘了。这种教学状况,直接影响了聋生语言水平的提高。
不重视语法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聋生的语法知识特别贫乏,在读句子、理解句意时,很容易出错,对于句子中词语的组合原则和聚合原则,正常儿童在学口语时就接受了,而耳聋学生由于耳聋造成环境和语言相脱离,形成了一种“断路”现象。尽管他们学会 了一定数量的词汇,可是由于他们没及时获得这些词语的组合原则以及语言运用的环境等因素而写不出通顺、自然、有条理的语言。因此,我认为,在聋校语文教学中渗透语法教学,势在必行。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聋校语文教学的效率和增强聋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呢?我认为主要要对聋校语文教学本身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清”,澄清一些糊涂认识,重新找回使语文教学之树枝繁叶茂的“根”。
语文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培养和不断提高聋生的看(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才是学习语文的根本所在。
语文课究竟是干什么的?这个问题看似浅显,似乎不值得问,可它却是语文课能否抓住要害,高效运行的关键。我认为,语文课只能是语言训练课,而不是知识灌输课。因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基础地位,以及现代社会信息传递日益密集,社会交流日益频繁的特点,决定了语文课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作为最核心的任务。学生在吸收知识的基础上,经过科学、系统、有效地语言文字训练,理解和表达能力得到相应的锤炼和提高,这才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功底”呢?
首先,要把对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记忆和运用当作语文教学的永恒重点。聋校语文教材根据《大纲》要求,结合耳聋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有明确的编写意图。如:(1)从口语到书面语,既体现耳聋学生依据文字学习语言的特点,有遵循以口语主导书面语的规律,完成口语和书面语的教学任务。(2)教材由阅读、作文两方面组成,相辅相成地完成《大纲》规定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教学任务和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认真学习聋校语文教学大纲,细心研究聋校语文教材,把准其教学内容和要求,正确使用教材,对各类课文的特点,要求要完全做到心中有数,采用适合聋生生理特点,知识水平的科学教法,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比如,在十三年的语文教学中,我十分重视直观教学。在教学中把语言文字和形象两者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概念。如此以来,当他们阅读语言文字时,头脑中就会浮现出事物形象,就能读懂;当我们见到这一事物形象时,就能用语言文字正确表达出来。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其次,要把引导学生读课文、复述课文当作聋校语文教学最主要的方法。只有把每篇课文读到“文若己出”的程度,才能让学生把课文的语言纳入到自己的语言储备之中,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对语言敏锐的感受能力,才能体悟到语言表达的内在规律,真正形成自己的表达能力。比如: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组织学生进行读词、背词、读句、背诵课文、默写课文等的练习。通过多读多背多默写的练习,形成耳聋学生熟练的口语技能和以语导文的意识,从而正确掌握字序、词序和句子顺序,掌握书面语的规则,有效地克服了书面语中的错误。即使是语音不清晰的学生,也要求他 以较正确的口形并辅以手势语多读多背。读和背的要求从正确到流畅到烂熟,默写从正确到迅速到烂熟。在教学中,千万不要因耳聋学生说话艰难而放松口语练习,致书面语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最后,要注重写的训练。以写促读,可以让学生品尝语言的贫乏给自己写作上带来的痛苦,从而促使他们用心去读,用心去积累语言,再说就是能帮助学生把书本上学到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不断提高学生运用语言去思维、去表达的能力。在作文训练中,我坚持“多练”。一般一周一次大小作文,坚持让学生写日记,周记等。采取集体批改、轮流批改、部分批改等方法检查,指导。没有一定的“量”,就谈不上“质”的进步。
二、语文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适当选择课外书籍供聋生把所学知识加以运用与实践。这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也是培养聋生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的途径之一。
那么,教师如何辅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呢?
首先,要帮助聋生选好书目,既要照顾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又要考虑到阅读目的,要同课内的学习配合起来。例如《毛主席看戏》,现在的聋生对毛主席了解甚少,则可以让他们翻阅有关书刊、图片等,既可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有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其次,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读书不做笔记犹如雨点落入大海,无踪无迹。尤其是聋生,由于听力失聪,书本上的内容同他们现实生活中所接触的很难保持同步发展。因此,教师细心引导学生读书时要边读边想,把感到有用的、有趣的、有启发的词句或事例随时记下来,天长日久,就会收到积土成山的效果,有利于聋生语言的发展。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读书犹如行船,积累越丰厚,读书也越自在,越轻松,朱熹的这首诗很形象地道出了阅读积累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望老师们、同学们重视阅读,搞好阅读。
语文教师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
语文天然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语文课上,我开辟了“生活语言训练”这一专项内容,紧密联系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或时事形势,通过“看话(手语)写句,”“回答问题,连成一段话”等形式,让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比如:学生买饭、买东西时与炊事员和售货员的交谈,看病时与医生的对话等。同时,还在聋生的周围营造一种适合聋生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氛围。比如每周四下午的语文读书课,我会为孩子们选择一个话题或主题,开展语言交流或为他们设置一定场景,让他们思考怎样去与健全人交谈,交谈些什么,怎样处理突发事件等问题,在学生进行讨论甚至进行书面语表达后,一一订正其中的不妥,直到掌握本次活动所接触的书面语为止。实践证明,这项训练花时间不多,但它弥补了语文课本的不足,坚持训练,既满足了学生运用语言的需要,又增强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使用规范语言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学生的看话能力、写话能力等基本功,基础能力也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走出校园,促进聋生回归主流
“人是社会的人”,聋人亦是如此。作为聋教育的工作者,我们不能把聋生束缚在学校、家庭这个狭窄的范围内。“回归主流”的思想已提出了好多年了,但在许多聋校都还未走出传统的圈子,聋校语文教学应充当教学改革的先锋,使聋生在尽量少受限制的环境中同正常儿童一样,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形成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基本技能。为此,聋校的语文教学还应走出校园,与普通学校多打交道,让聋生与正常学生经常在一起交流,这种交流可以是学习上的结对子、开展语文技能方面的兴趣小组、举行语文知识竞赛等。聋生在与正常儿童的交流过程,深感学好语文对自身需要的重要性,达到自我促进的效果。久而久之,聋生在同正常儿童交流时的自卑心理也就会慢慢消除,随之,他们逐步树立的是自尊、自信、自强、自立。” 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聋生参与社会某些方面的竞争,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如向报刊投搞,参加“××征文大赛”或“××书法比赛”等。
最后需要阐述的是,“聋校语文教学应走出课堂”。 长期以来,我国聋校的语文教学形式一直局限于课堂这个狭窄的范围内,无论从聋生的认知特点,还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形势来看,都已显得非常落后了。语文学科的教学是发展聋儿语言的重要途径。如果语文教学形式仍像以往那样仅限于课堂之内、教科书上,他们就缺少了源源不断的语言信号刺激,其言语发展的速度也只能是缓慢的。 为了提高聋生的认知能力,使他们能够全面地认识把握事物,聋校语文教学要尽快走出课堂,通过获取大量信息,发展聋生语言,提高聋生各种感官的综合运用能力。
“聋校语文教学应走出课堂”,并不指聋校语文教学是完全脱离课堂,而是以课堂为中心,走出课堂作为对课堂的必要补充。聋校语文教学要走出课堂,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实现依据聋生特点,利用多渠道更加扎实有效地提高聋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和运用语文基本技能的能力,为聋校语文教学改革走出一条新路。
参考文献:
1、季佩玉、李宏泰主编的《聋校语文教学200问》
2、黄红燕,聋生书面语技能的培养训练 《特殊教育研究》2002期第4期
3、朴永馨、张宁生、银春铭、魏华忠编著的《缺陷儿童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