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学生目前还存在着严重的语言障碍,他们在自已的学习与生活有许多思想要表达但又不会表达,表达出来的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语病。这不仅使聋学生十分苦恼,也使人们对聋学生的语言感到十分地费解。
聋学生语言中的大量问题中有一个极其突出而又是一个基本的问题—书写句子的能力问题。在聋学生的日记、作文中存在着大量问题,都告诉人们他们书写句子的能力还不过关。他们对社会约定俗成的语言了解太少,在组词、造句的规则和习惯上,在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技巧等方面都存在许多的问题。就是高年级学生中绝大多数的人也没有解决好书写句子的问题。要提高聋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首先要提高聋学生书写句子的基本能力。我们考虑在两个方面应有重大的突破。
一、建立聋学生的语言“基地”
1、汉语的常识使我们知道汉字是记录和传达室达汉语的书写符号。一般说来,一个汉字都有有它的音、形、义三个要素。字、词一般都代表了具体的事物或代表了一定的意义,是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概念。词有组词的规则,句有造句的句法等等。这一切都告诉人们汉语是一个极其复杂,庞大的语言体系。正常的人在自然状态下,掌握了口语,在此基础上学习语言的书面形式尚不是一件易事。我们的聋学生不知语言为何物,进入学校后虽经特殊的语言训练,但由于生理缺陷使他们仍无法全面地感知言语。要让他们向正常人那样凭籍语文书来学会语言是不切实际的。
2、目前我们聋校使用的教材,不论旧版本新版本,还是普小的教材,是在应试教育指导思想下编写的。总体上讲重知识教学,轻能力与素质培养,在句子教学的编排上跳跃性太大,往往造成老师们的“拔苗助长”的教学现象,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读别人的语言,讲别人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别人的语言占据了绝大部分时间。教学上传授给予聋生的字词材料与种种规则并没有深入到聋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在发展和形成聋生自已的语言上存在着极大不足。
教材是贯彻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完成聋校语言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语言语文课堂进行的。教材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就显面易见了。
叶立言老师在《聋校语言教学》一书中谈到:“聋校语文教学需要一套与讲读教材相配套的阅读教材”。并提出到:“练习应有助于聋生学好语言基础知识,掌握好语言基本技能。”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仅靠现有教材,通过讲授语文知识进行语言渗透,仅靠读书千遍其义自见的教学,难以切实地开展聋校的语言教学工作。难以提高聋学生书写句子的能力和水平。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句子教学是培养聋学生形成内部语言的基础。是形成和发展聋学生书面语言的关键。建立聋学生的语言基地,把握汉语中句子的内在规律,运用基本的句式对聋生进行系统地,循序渐进地,大量地训练是发展和形成聋学生书写句子能力的必然条件。
几年来,通过不断地学习与研究,通过对教材的不断认识,我认为可以选择出百个名式做为聋学生的“语言基地”之一。
小学生读书。 公鸡看见狼。
( )( ) ( )看见( )
他叫司马光 我们叫它“铁牛”。
( )叫( ) ( )叫( )( )
小山羊说:“我吃草”。 小马问:“水深吗”?
( )说:“( )”。 ( )问:“( )”?
老师叫你写作业。 大家劝他挑。
( )叫( )( ) ( )( )( )( )
妹妹去公园。 铅笔放( )。
( )去( ) ( )( )( )
我到学校去。 同学们到了学校。
( )到( )去 ( )( )了( )
小良到学校去读书。 玉米倒在地上。
( )到( )去( ) ( )( )在( )
河岸上栽桃树。 树生了病。
( )( )( ) ( )( )了( )
院子里来了小孩。 晚上下了大雪。
( )( )了( ) ( )( )了( )
丁丁跑。 姐姐聪明。
( )( ) ( )( )
小羊不动。 铅笔不能玩。
( )不( ) ( )不能( )
孔雀不会游泳。 不明没有怀子。
( )不会( ) ( )没有( )
我给予苏老师票。 羊少了一只。
( )给( )( ) ( )( )了( )
乌鸦受骗了。 周总理跟大家一样。
( )( )了。 ( )跟( )一样。
天气黑沉沉的。 文文比小祥远。
( )( )的。 ( )比( )( )。
爪子象竹叶。 桌子用布擦。
( )象( ) ( )用( )( )
头上长着耳朵。 花生可以吃。
( )( )着( ) ( )可以( )
教室里有桌子。 屋子里有桌子和椅子。
( )有( ) ( )有( )和( )
小明和小红有语文书。 小蚂蚁找吃的。
( )和( )有( ) ( )( )( )的。
你们歇一会儿吧。 小壁虎借不到尾巴。
( )( )( )吧。 ( )( )不到( )。
砍树靠斧子。 小明拿到铅笔。
( )( )( ) ( )( )到( )
山坡上长着梨树和苹果树。 同学来了。
( )( )着( )和( ) ( )( )了。
老师布置的作业。 海多美丽啊!
( )( )的( ) ( )多( )啊!
它想出办法来了。 你看他身穿军装。
( )( )出( )来了。 ( )看( )( )( )
我赶它们到河边去。 门口走进来男孩。
( )( )( )到( )去 ( )( )( )( )
山羊象在平地上一样。 污水流不下去。
( )象在( )一样 ( )( )不( )
小李出门不远。 小云和小强打乒乓球。
( )( )不( ) ( )和( )( )
同学们看到熊猫在吃竹叶。 妈妈给我买了书。
( )( )到( )在( ) ( )给( )( )了( )
我们是小学生。 颜色是绿的。
( )是( ) ( )是( )的
小羊是巴图丢的。 带鱼是生长在海里的。
( )是( )( )的 ( )是( )在( )的
雷锋是帮助同学的。 吹笛子的是老红军。
( )是( )的 ( )的是( )
这是我做的事。 我想是你丢的。
( )是( )( )的( ) ( )( )是( )( )的
它把虫子钩出来吃。 人们把它叫做触角。
( )把( )( )( ) ( )把( )叫做( )
老师把我们带到大操场。 他把大家扫视了一遍。
( )把( )( )到期( ) ( )把( )( )了( )
我把地扫得干干净净。 列宁把故事讲给予别人听。
( )把( )( )得( ) ( )把( )( )给( )
我把课本放进书包。 战士们把扁担藏起来。
( )把( )( )( )( ) ( )把( )( )
我们把口袋装得满满的。 邮递员把杂志留下就走了。
( )把( )( )得( )的 ( )把( )( )就( )了
门被汽车堵了。 螺丝钉被磁铁吸了上来。
( )被( )( )了 ( )被( )( )了( )
书被丢在地一。 手指被咬破了。
( )被( )在( ) ( )被( )了
表演使我高兴。 海浪一个推着一个。
( )使( )( ) ( )( )( )着( )
表演使大家乐得欢呼起来。
( )使( )( )得( )
弟弟看见马跑得很快。 汽车比马跑得快。
( )看见( )( )得( ) ( )比( )( )得( )
他们看到石油冒出来。 身子随着汽车晃动着。
( )看到( )( ) ( )( )着( )( )着
曾大辉听见有人敲门。 小猫就像没看见一样。
( )( )有( )( ) ( )就像没( )一样
篮球又大又圆。 我越看越高兴。
( )又( )又( ) ( )越( )越( )
明明怎么也找不着。 河马围着他转。
( )怎么也( ) ( )( )着( )( )
我家到学校,要跨过菜地。 井冈山到茅坪,有五六十里。
( )到( ),要( )过( ) ( )到( ),有( )
土埂踩了个缺口。 他们看见河水漫过了小桥。
( )( )了( )( ) ( )看见( )( )了( )
爷爷坐了一会儿。 庄稼得到了灌溉。
( )( )了( ) ( )( )到了( )
笑声传遍了山林。 王叔叔带我参观了人民大会堂。
( )( )了( ) ( )带( )( )( )
我们捉小鸡来养。 你写作业了吗?
( )( )( )来( ) ( )( )了吗?
爷爷的话是真的吗? 您是不是丢了东西?
( )的( )是( )的吗 ( )是不是( )了( )
小朋友到火车站往哪儿走? 我不知道你到过上海没有?
( )到( )往哪儿走 ( )不知道( )到过( )没有
您怎么连名字也不叫? 小草怎么会这样厉害?
( )怎么连( )也不( ) ( )怎么会这样( )
我们在向聋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相对集中地将百个句式逐步教给学生。让聋学生仿句式学句,使聋学生在词语材料不断丰富起来的时候,能够通过这些句式使聋生运用所学的语言材料不断地向广度深度扩展,自觉地表达自己在生活与学习中的思想感情,逐渐地形成和发展聋学生的书写句子的能力,形成和发展聋学生的语言。
二、聋学生学习语言上的特殊性。
1 、聋学生学习语言上的特殊性。
( 1 )聋学生学习语言是从入学后接受特殊训练开始的。
①聋学生失聪后就生活在无声的世界中,他们失去了口耳相传地学习语言的正常途径和语言环境,他们错过了言语发展的最佳时期,指指点点,比比划划成了他们与人交际的手段。
②聋学生入学后,以目代耳,以手代口,进行学话与识字。步入了两步并作一步走的“文语并举”学习语言的天地,开始了学习语言的艰难跋涉。
2 、聋学生是在双语环境中学习语言的。
在聋校,汉语,手势语,手指语等多样交际手段都在被使用着。这种语言环境被归结为双语环境,聋学生是在这种特殊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汉语的。
必须指出的是聋学生在失聪后形成了特殊的,心理特点。由于手势语动作大,相隔较远也能看清,由于手势有姿势有表情配合,动作灵活等特点。文化水平低的聋学生也能运用,易于相互间的交流。手势语完全符合聋学生以交际的需要,自然而然地成为聋学生对语言形式的第一选择。
还有是聋学生由于受到认识水平的限制,他们迟迟难以认识到学习汉语的重要性,难以认识到书面语言将要给他们一生所带来的巨大受益,聋学生的生理,心理上缺陷使他们难以体会到学习汉语的成功与快乐。长时间里读书,写字成为了他们被动接受的一件事。
再有是聋学生生活在双语环境中,他们必须具备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 -- 即语言间的互译能力才能自由地往来与两种不同的语言。否则两种语言之间必然存在相互的负面影响。
聋缺陷对聋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多方面的。
①聋缺陷使聋学生丧失了语言正常发展的条件 , 他们有声语言的发展遇到了障碍,语言发展滞后。
②聋缺陷使聋学生不能建立听觉表象 , 破坏了他们知觉的整体性。
③聋缺陷使聋学生在概念形成过程中,有其明显的特殊性,他们的概念概括性不强;对事物的一般规律吸收不全,对事物的具体的细节摒弃得不彻底,他们的概念具有很大的形象性。
④聋缺陷使聋学生的思维往往停留在形象思维的阶段。
综上所述,对于形成和发展聋学生的语言特别是聋学生的书面语言。首先要解决的聋学生书写句子能力的培养要有清醒的认识。
在给聋学生建立“语言基地”的同时,要对聋学生的书写句子的能力进行强化训练。
强化训练就是在聋学生反复运用百个句式的基础上,能够熟记例:谁做什么?谁怎么样?谁去什么地方等等句式。使句式转化为聋学生头脑中的内部语言的一种格式。
强化训练就是在聋学生反复运用百个句式样基础上,能够将知识性的字,词转化成聋学生头脑中种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成为他们组词 造句的材料。
强化训练就是通过“语言基地”变单纯的老师教,逐渐变为聋学生在有所依据的前提下用笔记录下自己的生活,学习中的思想感情等。使“语言基地”成为聋学生家长指导孩子学习语言一种可能。为聋学生开辟出一个由学校到家族的语言环境。
几年来,对于如何进行聋校的语言教学,如何提高聋学生书写句子的能力做了一些研究,得出了以上的心得。这一切都有待才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检验,以求不断修正与充实完善。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聋校教育学》
《聋校语言教学》
《缺陷儿童心理学》
《聋人手语概论》
李国庆 1953年10月出生。中师毕业,小学高级教师,1970年11月开始至今从事聋教育事业,历任年级组长,教养组组长,教过常识和语文课。《建立语言“基地”,进行强化训练》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点认识带来教学上的一点改动》,对于语文教学作了一些探索和研究。这两篇文章分别获学校论文表扬奖和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