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管理有效性,从管理心理学角度来看就是要提高德育管理效能,即管理效能=f(方向目标X工作效率),如果一所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放弃德育管理,那么,升学率越高其效果就越令人担忧。因此,学校除了要强化管理外,还要突出其管理的有效性。
一、倡导自主性的小主任教育
我们学校创立了以培养“做班级体、学习与生活的小主人”为目标的管理模式。我们抓住培养“主人”这个核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从小培养自主意识,提高自主能力,保持主人翁态度。我们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三个“小主人”的培养目标通过教育、教学诸方面和校内外活动来实现。
(一)适当调整现有课程,增设“课外阅读指导课”、“趣味教学课”等,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重视学科课外活动,由学生自己创办《红领巾报》、建立“小记者站”,走向社会开展采访活动,争做学习的小主人。
(二)抓好少先队活动和班级教育,实行学生干部轮换制。
少先队活动是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形式,班级教育也是德育教育重要组织阵地,实行干部轮换制,引导学生从组织者和实施者角度设计活动,并且共同参与活动,做集体的小主人。
(三)小主人教育渗透到家庭教育中,培养学生做生活的小主人。
家庭教育是对学校教育的一种有效补偿,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正面效应或负面效应,同时,不要把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由其家庭成员包办代替,应让学生自己从小学着做。在家里,父母是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在学校里,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学生从小做生活的小主人,必须把学校小主人教育渗透到家庭中。
二、德育管理与成才教育相结合
在德育管理实践中,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德育工作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把革命理想教育与学生的学习目的教育相结合,帮助学生确立成才目标。
让学生知道今天的学习是来之不易的,中华名族的发展史是一部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战斗史,一部英勇悲壮、动人心魄的爱国主义运动史,一部建设祖国、繁荣名族的振兴史。首先,要坚定对社会主义的科学信念,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清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制度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其次,学习要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服务,要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洪流中去,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毕生的精力和全部聪明才智;再次,必须自觉地肩负起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重担,把祖国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随时准备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甚至生命。
2、把人生观教育与学生学习态度教育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育学生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例如:高山上的一种无名小草,当人没有认识到它对人类有用时,是没有价值的,但一旦认识到它有治疗某种疾病的效用时,就变得十分有价值了。实际上就是客体人的社会行为对于主体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一种肯定或否定,因而,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社会成员中的一分子,对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时,他才能端正学习态度,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3、把道德教育与人才素质的培养相结合,帮助学生在学习上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只有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通过道德宣传、教育和示范作用,使先进的思想意识和进步的道德作为良好的社会风气、转化人的内心信念,只有这样才能激励学生积极学习,顽强刻苦的学习。
4、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倡导教书育人。教育学里强调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同时,更要强调德育,而学校德育体现在学校教学中的各门学科、各个环节、各项活动中,体现了学校以“育人”为宗旨的教学管理活动,必须突出教书育人。
5、创设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文化氛围,能起到感染、陶冶作用,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
6、重视德育测评。制定学生素质测评指标体系,强调理想是成才的因素。另外,还把德育工作列入文明教研组、文明年级组、文明班级、文明教师的考核条例之中。
三、将心理健康指导引入德育
正常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课,我们针对聋生的特殊性,也做了成功性的努力与尝试。
1、在指导思想上,明确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心理健康要突出心理卫生、心理建设,除了言生不至于造成心理障碍,更重要的是思想健康。除了学生思想健康外,更重要是实施教育的教育者的思想更健康,并且向良好的轨道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德”稳定而健康地发展。
2、开展心理健康指导实验研究,制定一些测验量表对学生进行心理测量,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并予以疏导,并采取相应的调节控制措施纠正心理障碍中出现的偏差。
3、以开设系列讲座,开展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育。另外,还开设了心理健康必修课,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提高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四、建立明确的德育人员晋升制度
1、在职称评聘上实行双轨制,德育工作者优先聘用。
2、在继续深造、培训上也给予优惠政策。
3、在生活上给予特殊照顾。
以上三点是从政策上给予倾斜,并采取有效激励机制,从根本上解决过去教师重“智”,不重“德”的现象,变保健因素为激励因素,增加了教师工作自主,调动了教师工作积极性,充分提高每位教师德育工作的能力,有效地提高德育工作的效能。
(江苏省洪泽县特殊教育学校 潘美玲 邮编:22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