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生在客观上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因素,与健全学生相比,在社会生活中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和挫折。对同一挫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也会明显比健全学生差。聋生在受挫后,往往长期被失败的情绪所困扰。久而久之,便会产生不安,畏缩,甚至仇视社会的情绪状态。这样,不仅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导致某些心理疾病,而且更严重的是影响他们的一生。
然而心理受挫在聋生中很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种。
——社会偏见。 社会的某些成员对残疾人存在着某些歧视和偏见。聋哑学生生理上的缺陷遭嘲笑和蔑视,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他们就会逐渐丧失与社会交往的信心,一遇挫折,就会灰心丧气,甚至破罐破摔。
——家教不当。 家长面对自己的聋儿,或百般溺爱,惟恐孩子吃亏,凡事都由家长包办,极少让孩子经风雨。这些孩子形成懦弱,依赖,任性等性格;或有些家长对自己的聋儿不闻不问,放任自流,甚至轻视和厌恶。这样就导致聋孩自卑,多疑,神经过敏。
——学校要求。 在学校里,部分教师对聋儿的期望值过高,往往忽视了教学的内化过程,忽视了教学对象的生理残疾,提出了远离聋生最近发展区域的目标,一旦学生难以达标,就横加指责,结果欲速则不达,反而加深了聋生的自卑感。
——自身因素。 由于自身的听力缺陷,对消息感知不完整,常常引发错误归因,满腹狐疑,似乎周围人都在议论他。同时,他们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极少,又存在着交流障碍,缺乏倾诉的对象和可供借鉴的榜样。因此,他们遇到失败和挫折时不懂该如何面对,从而导致情绪失控。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特殊教育工作者就应当有的放矢的给深受困扰的聋生以疏导,排解,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
一、积极疏导,找回自信
我们经常看到许多聋生在失败和挫折面前感到无能为力和束手无策。他们有的大哭打闹,有的乱砸东西,有的自我惩罚……缺乏自信心去努力克服困难和改变失败的处境。这就需老师帮助聋生增强对事物因果关系的认识。使他们认识到:困难和挫折是现实社会中客观存在的,遭受困难和失败是很正常的现象,只要有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决心,任何难事都能解决。老师通过耐心说服,使聋生明白:挫折也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失败可以成为新的努力起点,从而产生“我要去战胜困难”的愿望。逐步形成抗挫心理的态势。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尽可能的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主题活动。如:通过报告会,故事会等的形式介绍名人,伟人,同龄人对待挫折的态度,使学生有榜可学。
二、开展活动,注意培养聋生的毅力
良好的聋教育并不在于尽力保护学生免受挫折,而在于锻炼聋生对挫折的承受力,增强克服挫折的能力。梁启超先生说过“毅力可以克服逆境”,“有毅力可以变逆境为顺境”,这足以说明毅力在克服挫折时的重要作用。要使聋生在遭受挫折时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采取合适的方法和顽强的毅力去克服,我们就应当创设和安排适度的挫折情境以培养聋生顽强的毅力。
为此,我校在实际教学中采取了以下几种做法:
1、组织体验教育活动。
聋哑学生由于生理障碍,他们所接触的环境很局限,对挫折缺乏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教育活动,能弥补聋生这一不足。为此,我校经常组织开展这类活动:如远足活动,文艺演出,越野赛等。使学生在体验了挫折以后,才更有利于磨练他们坚强的意志。在经受失败的考验后,才能真正认识到成功的来之不易,从而增加抗挫的毅力。如我校有一聋女徐小梅,她刚入校时自卑,多疑,举行什么活动都不敢参加,总用小拇指戳着自己的额头“说”自己笨。后来在老师的耐心鼓励下,大胆尝试学习舞蹈。由于用心练习,所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当她第一次在舞台上观众为她主演的节目拍手喝彩时,她扑进指导老师的怀里大哭——我们知道,她把沉郁在心中多年的委屈,在此时尽情的发泄出来。如今,她变的开朗活泼,自信,而且,还感染和带动了许多和她一样的聋童。
2、开展各类竞赛活动
聋生好胜心强,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竞赛活动,不仅能满足聋生的这一心理,还能培养他们敢于竞赛的精神。是他们面对失败不气馁。为此,我校试着举行了几次特殊的球类运动会。即聋健学生之间的球赛。在比赛前,聋生表现出对自己无信心;而健全学生则对比赛对手不屑一顾。为此组织者特意安排了两场足球赛。第一场比赛,由于聋生的认真和健全学生的轻敌,聋生竟以2:1赢了第一场:第二场,健全学生很认真的打比赛;聋生也很拼。90分钟下来,两队以2:2踢平,在加时赛中,健全学生先进一球,获得第二场比赛的胜利。双方队员退场时,有一位健全学生对聋队员说“你们真棒!”裁判员紧抓这一时机向聋生用手语介绍了健全学生对他们发自内心的赞扬。聋生得到这一信息后,先是不约而同的相互看了看,又几乎同时向健全学生翘起大拇指。是心灵的碰撞,这些聋健孩子们奇迹般的互相拥着,用手拍击着对方……几次比赛下来,健全一改往日对聋生的歧视;而聋生的坚强毅力在这激烈的竞赛中不知不觉地得到培养。
3、参加一些义务劳动
聋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聋生由于家长教育不当和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们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少了,动手能力明显减弱。长此以往对他们将来在社会上立足和生存都是很不利的。更不要说感受自身价值。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就有计划有组织的给聋生提供一些劳动的机会,使他们在劳动中吃点苦,受点累。如大扫除,义务劳动,义务植树等。学生在劳动中不仅增长生存本领,磨练了意志,还感受到了劳动的艰辛,自我的价值。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品质。
4、频繁的安排聋健之间的交流
社会歧视聋孩,聋孩刻意回避社会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为此我校开展了聋健学生之间的“手拉手,我们都是好朋友”活动。在这项活动中,聋健学生之间用纸笔交流,沟通。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聋学生有95%的学生均认为健康学生的生活不一定完美,也有心理或其他方面的缺憾,形成正确的世界观,而很快从自卑自悯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健康学生则意识到健康的宝贵,而更加珍惜生命。
聋哑学生,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生活道路比正常人更艰辛。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将会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很难适应社会。我们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必须明察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他们优秀的品质,为聋生将来的人生铺出一条健康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