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职责除了为学生授业解惑外,更应是传道,它既有宏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信念的导向,又有微观上行为习惯的培养,既要遵循科学规律,又要讲究技巧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尤其是对于聋校学生来说,以培养其专业技能为目标,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一、制定完善的思想品德教育目标
根据聋校学生特点,思品教育要收到实效,必须从实际出发,做到起点低、要求严、措施实来拟定班级德育工作的具体行动纲领。德育目标,在班级德育工作中起着导向作用,同时,德育目标对班级德育工作又具有推动作用。因此,制定了有效可行,切合实际的德育目标对聋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就显的得心应手。
制定完善的思品目标,应确立学生集体和学生个体的双重的目标。集体的德育目标的实施,就是要求班级集体所达到的质量规格,学生个体的德育目标,是指通过实施班级德育,学生个人行为和人格所达到的标准。二者互为目的,互为条件。学生个体德育目标是班主任向德育目标的客观基础,班级集体德育目标是学生个体德育目标的反映,制定德育目标之前,一定要对班级集体和学生个体各方面的情况进行透彻的了解。如学生耳聋程度、道德面貌、生活习惯、健康状况等并发动各科任教师和学生,进行认真热烈的讨论把德育目标变成班级学生共同的行动纲领和不断进取的奋斗目标,若说完善了德育目标,也就实施了对聋生教育的前提。
二、塑造学生“群体意识”让学生参与管理
在班级体中,塑造学生“群体意识”让学生参与管理是对聋校班级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条件。
由于聋校学生寄宿的特点,新生建班初,学习、起居便长期生活在一起,部分思想、兴趣爱好相似的学生便会不自觉的走到一起,形成一个个小的集体,教师必须注意应把每个学生置于集体的共同进步之中,充分发挥集体力量来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树立“群体意识”,形成遵纪守法、团结向上的教育集体。把那些模范带头作用,勇于负责,大胆工作的学生培养成一批优秀的干部来影响带动身边的其它学生。坚持在“集体中教育,为集体而教育“,通过榜样和典型来带动,影响、促进个别后进生的转变,发挥相互推动的共振作用。它还可以为班主任和各科任教师分忧解决同学疑难,促进集体团结,教师要充分发挥其组织和管理才能来促进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
三、开展一系列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
以上是为思想道德教育奠定基础,那么开展一系列的思想道德教育则就是聋校班级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具体体现。聋生年龄性格差异甚大,低年级绝大部分学生的自治、自理能力差,可以在班级与班级之间开展“一帮一,一对一”的联谊活动,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进行道德教育,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懂得在社会中如何建立互敬互爱互助互谅的新型人际关系,指导学生以知带行、知行统一,让他们既要晓知以理、动之以情,又要导之以行、炼之以志、持之以恒,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加强认识,增强感情体验,从而坚定信念,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行为和习惯,班集体中还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主题班会如“索取和奉献”以及“什么是友谊”等一系列活动来提高认识。真正做到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