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从小学至高中必须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殊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普特教育虽有区别,但也有发展的共同需要。因此,特教老师不能坐视全新课改而无动于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由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四部分组成,以培养学生的研究和创新意识为中心,强调的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而非被动地接受学习的结果。
分析传统的聋校教学模式,存在着重聋生的缺陷不足,轻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强调老师牵着聋生的鼻子走,忽视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重知识的掌握,轻技能培养的弊端,加上聋生由于听力损失导致与外界沟通的障碍,接受外界信息的途径较少。因而有的聋生虽然经过多年的学科知识学习,却不能完整地表达通顺的句子,走上主流社会后对外界知之甚少,难以适应主流生活。有人说过:“二十一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面对聋校教育的现状,改革现行聋校课程计划,全面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势在必行。
下面,我想谈谈我在我校四年级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实验中如何培养聋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做法,以期引起同行们在聋校课改实验中的启发。
首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全新实验,无教材亦无教参,开展活动要从聋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出发,才能使学生获得知识的直接体验。因此,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确定活动内容才有依据。我根据我班十一名学生全部来自德化偏远山区的共同点,交给学生任务:观察家乡最常见的竹子,可以记下竹子的生长环境及变化过程、竹子的用途等方面信息。学生有的根据自己种过竹子的经历,有的则采用请教家长、山民等方法作了记载。我在活动课上让学生先用手语交流调查结果,再指导他们用简短通顺的句子修改记录的结果,在活动中既培养了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认真观察身边事物,培养热爱自然的生活态度,同时在潜移默化中锻炼了文字表达能力。
其次,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改变单一的学习方式。发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如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应用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的方式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无学科界限的课程,与多学科知识密切相关,要求教师具备相关学科知识素养。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事物都可成为该课程的内容。我在活动内容的选择和开展中注重让学生“尝试——实践——获知”的过程。大家知道,鸡蛋是容易摔破的,我在学生学习了《捏鸡蛋》一文后,提出了“有没有摔不破的鸡蛋”的问题,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动手动脑,多抒己见。此次活动虽然损耗了五六个鸡蛋,但经过学生的思考与实践;他们得出了如“把鸡蛋包上棉花放入大小合适的小盒中”;“用布包裹”、“在鸡蛋外壳涂上厚厚的泥巴”等方法。通过这种新奇,实践性强的活动,开发了学生动脑及动手操作获知的能力,成功的体验培养了他们挑战新问题的能力。
近一年来,我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看到学生的求知欲和尝试欲增强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也感染了我,我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也受到启发,师生投入活动中其乐融融。我们开展的其他活动还有如“画画我们的校园”,活动中锻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的能力,学会了比例尺的运用;而在“设计钱包”活动中,有的学生动手制作出来的新式钱包不仅可以将面值不同的纸币分类装,还可以装硬币,使其不会弹出来,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实践证明,聋生也是具有能力发展需求的个体,只有大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才能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和创新能力。通过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从而增强聋生的社会适应性,成长为能够独立生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