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的提出:
近几年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热点和焦点之一。各学校纷纷搞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甚至搞科学研究。聋生是社会的一员,由于其心理的复杂性及发展的不平衡性,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难度非常大。目前很多聋校对聋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也摸索出了一些对聋生的教育方法,但是聋生毕业后到社会上违法犯罪案件时有发生,目前聋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据公安部门统计出现上升趋势。各地区各学校教育也有不平衡性,聋生心理的差异性,都需学校重视对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课题的意义及研究价值: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 “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聋生是整个学生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使聋生克服心理障碍,平等参与社会生活”是我们的教育任务,也是我们研究本课题的目的。1、心理健康教育是聋生健康成长的需要。聋生由于听觉障碍,心理出现偏差表现,表现出一些不良的心理特征和行为习惯,如爱占小便宜,喜欢拿别人的东西,说谎,欺辱同学,认识问题片面、学习主动性差、偏激等。在生活上不能正确对待自身的生理缺陷而是怨天尤人,遇到困难和挫折,缺乏毅力和恒心,难以调整自我情绪,容易产生理想破灭的失落感。深入了解聋生每个成长阶段的生理、心理特征,通过采取采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使生逐步认识自我,辨别真与假、善和恶、美和丑,使他们能客观地看待问题,正视现实,不主观、不偏激、不固执,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和矛盾,能有效地认识、适应和克服,在意志、性格、品德等方面更健康地发展,使聋生能够健康全面的成长。2、心理健康教育是补偿聋生心理缺陷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能优化聋生的心理素质。聋生由于听觉障碍,性格表现为依赖性强、固执、任性、多疑、激动、焦虑、烦躁甚至自残等。学习上表现为不能专心听讲、厌学、对考试成绩关注性差;在交往上表现为自卑感强,缺乏自信心,爱冲动且发脾气。通过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及现状,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使生逐步认识自我,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3、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聋生克服心理障碍,成为合格社会公民,是保持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通过对聋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使他们有良好的思想素质,较高的道德水平。从而不做违法犯纪的事情。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通过对聋生有计划地施加影响,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智力因素和认知水平,培养学生的毅力、兴趣、习惯等非智力因素,从而发挥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优化认知品质,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培养耐挫折能力,使学生学会适应,学会发展,塑造良好个性,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使聋生克服心理障碍,平等参与社会生活。
四、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聋生心理需求障碍的探索和研究。2、聋生认知障碍的探索和研究。3、聋生学习障碍的探索和研究。4、聋生社会交往障碍的探索和研究。5、聋生的青春期教育探索。
五、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以班主任为骨干,任课教师参与,学校支持,家长配合,请专家讲座等全方位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使聋生“克服障碍,健康成长,快乐生活”。
六、研究原则:
全体性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发展性原则,差异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经常性原则。
七、实施步骤:
(一)研究方案确立阶段。(2006、3—2006、7)课题组在认真学习特教理论,摸清聋生心理健康现状,确定子课题,写实验方案。
(二)课题研究的调查阶段。(2006、9—2007、2)1、观察法。2、问卷调查法。3、自述法。(日记、作文题现)。4、谈话法。5、家访。通过以上方法和措施,找到问题症结,制定教育对策。
(三)具体研究实施阶段。(2007、3—2007、7)1、上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2、各科渗教学透心理健康教育。3、课外个别谈心。(师生结对子等形式。)4、举办讲座。5、利用家访、爱心联系卡等形式做到家教校教合一。6、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聋生心理的适应能力。
(四)实验总结阶段。(2007、9—2008、2)整理相关资料及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八、课题组成员:
课题负责人:郭晶华
课题组成员:于爱荣 陈新红 朱凤玲 胡素梅 王鹏 王建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