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的吴刚平教授将“校本课程开发”定义为:“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为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以学校教师为主体进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
由于聋校职业技术教育较多地受到学生身心特点、地域经济和学校客观条件的限制,因此起步晚,没有统一的课程体系,各校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改进。从这个意义上说,聋校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即是聋校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历程。一般都经历 “实践——开发——反思——改进”四个过程(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王素的“草根”开发模式),逐步形成特色。
第一阶段:实践 刚开始的职业教育比较单一,大多数聋校都开设“缝纫、木工、美术”老三样,职业教育完成了从无到有的探索和实践。只是在传授内容、学生掌握技能的程度上稍有差别,难以形成学校特色。
初始的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刚刚起步,过于注重适应学生的固有缺陷——听力障碍,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课程开设单一,学生几乎没有选择余地,学习积极性不高,所掌握的技能层次比较低。
教师参与较少,因为大多数职业课教师都是由一般的文化课教师经过短期专业培训,上岗执教专业课。教师专业知识少,专业水平低,既没有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更没有开发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根本无从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所谓的参与,也只是到书店选取一些教材,然后挑选自己力所能及的内容传授给学生。
第二阶段:开发 随着时代的变革,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新的工作岗位不断衍生,学生个性发展需求迫切,“老三样”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这些变化和需求,于是聋校职业教育校本课程进入了快速开发期,社会需要什么专业人才,就开发什么课程,多种专业应运而生,聋校职业教育形成了异常繁荣的景象。
这时的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突出了社会的需求,各校纷纷开发了刻瓷、装裱、美容美发、烹饪、计算机应用等专业课程,但是课程的开设既不科学也欠规范。学生不断地从一个专业教室到另一个专业教室,放下刻刀,握住鼠标,放下鼠标,拿起理发剪刀……表面看来学习积极性异常高涨,也创作了部分优秀作品,比如:我校学生的刻瓷作品曾被教育局作为礼品馈赠给外国专家。但此时的职业教育仍然是低层次的发展,学校特色逐渐显现但不鲜明。
专业教师参与新课程开发处于自由放任阶段,专业教师素质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升。因为职业教育新课程的不断开发,于是又有一批文化课教师通过短期培训、函授等方式做了专业教师,同时还聘请部分社会上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做专业教师。这一阶段的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执教水平、科研素质参差不齐,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传授给学生,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选择教学内容;即使同一专业的课程,不同的教师所传授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处于比较放任的阶段。
第三阶段:反思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逐渐趋于理性,对凸显出的几个不适应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一是为何学生发展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首先,部分现有职业教育校本课程不适应学生的持续发展。比如:我校美发专业师资力量薄弱,而这一专业的突出特点是没有改正的机会,如果理的发型不能满足顾客需要,是无法重做的,更重要是的很少有顾客会不顾自己的形象贸然接受存在语言交流障碍的聋人为其服务,所以本专业学生就业前途渺茫。又比如:“十字绣”因其制作速度慢,工艺非常单调,学生没有创新的余地和机会,不利于学生的持续发展。其次,由于学生学习时间、精力不够,有的疲于应付多种专业,出现浮躁现象,什么都想学,可什么都学不精、学不透。与“更多地把聋青年培养成能够适应多种多样的工种和职业,不断地发展他们在谋求职业时有最适度的流动性”的聋校职业教育未来发展趋向不适应。
二是如何提高师资水平,进一步适应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师资水平不适应课程开发需要,首先表现在几乎没有科班出身的专业教师,影响了专业发展;其次,专业教师对市场需求了解不够深入,致使开发的部分专业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此,我校专业教师承担了市教育科学“十五”重点课题“聋校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及可行性研究”,参与了省级课题“聋生健康心理培养”的研究,编写了《聋校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一书;参与了教育部“十五”课题“中等专业学校聋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并有两篇研究成果被收入该课题研究成果集。通过一系列的课题研究,对我校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经历进行了理性的分析、总结与思考,教师的综合素质得以快速提升。
第四阶段:改进 在充分的反思和研究之后,各地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不断改进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一、形成学校特色。根据具体的师生特点、教育资源、校内外环境以及学校办学宗旨,逐步确立了我校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方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全面推进课程体系重组与优化,多种专业并举、突出发展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
二、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是聋教育永恒的课程价值观。以学生为本,是指既要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也要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和谐的发展、终身持续的发展、活泼主动的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发展。聋校开发职业教育校本课程最重要的使命就是要依据市场需求,帮助每位学生找到一条最能发挥他个人的创造性和个性才能的道路。为此,我校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
1、优化部分原有专业:转化刺绣专业,在机绣陷入困境的情况下,我校结合市场需求和学生兴趣,将十字绣和手工编织纳入课程。细化美术专业,在素描、水粉、图案、工笔画的基础上,开设油画专业。学生作品很快成为乔迁、新婚、开业等庆典活动的馈赠佳品。不具备优势的理发专业课改为兴趣小组形式学习。
2、开发美容、摄影、电脑设计等新专业。学生崔安木自小喜欢摄影,参加摄影兴趣小组后,经过短时间的学习训练,他在各级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摄影项目比赛中取得突出成绩,并入选国家队赴日本参加了第七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
3、采取不同的授课制和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满足学生需求。坚持统一性和选择性相结合的原则,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帮助学生选择性适应其个性发展和实际需要的专业课程。根据我校师资力量、专业发展潜力、学生兴趣爱好等将所开发专业从单一的班级授课制改为必修课、打破班级界限的选修课、兴趣小组活动课等多种形式,采取把课堂搬进企业、搬进市场;让学生走出去,把老师请进来等措施实施教育教学,不仅充分满足了不同资质的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而且让学生能够学其所好,学有所成。
三、教师专业能力得到发展。
职业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给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平台,各专业教师因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需要,通过各种渠道的学习,特别是通过科研课题的研究,具备了相当广泛的学科知识和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提高了自身的教育科研理论水平;在校本课程开发的教育实践中逐步养成了积极的反省、反思、探究和改革的态度;通过多种激励措施,专业课教师对教育科研活动产生了强烈的愿望;通过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集体探讨、切磋,专业课教师与教育工作环境中的相关人员形成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如:在校本教材的编写中,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和理论水平较高的教师进行充分合作;在校本课程实践中,各专业之间相互借鉴优势,如:服装专业在制作童装时绣上漂亮的图案,以提升服装的内在价值。
四、职业教育校本教材逐渐形成。
国家原则上不支持校本课程开发编写学生人手一册的教材,而主张开发教师用的课程方案。如果涉及到教材编写,应从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出发,根据聋生的生理特点,精选聋生终生学习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来编写教材。我校根据这一原则,逐步制定了课程实施方案,有长期计划和短期具体教学内容安排,由专业教师精心编写的适合聋生特点的职业教育教材正在形成中。
多年的实践证明:聋校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反复探索和实践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反思和改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补充和完善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校内资源(校长、教师、学生、学校条件等)的开发和利用固然重要,同时也不能忽视校外课程资源的重要性,如:对市场与企业的依托、当地政府在资金和政策方面的支持、相关学校宝贵经验的借鉴、课程专家的指导以及学生家长的积极参与等。只有校内外课程资源形成强大的合力,才能开发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聋校职业教育校本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