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Baidu         Baidu预约挂号医生前,请先看这里!
您当前位置:人工耳蜗网 >> 新闻资讯 >> 聋教新闻 >> 浏览文章
—点击以上小图标,可将本文分享到微博、微信、人人网、开心网、百度贴吧、豆瓣网、腾讯朋友、QQ好友和空间等处!
聋校生活德育的实践探究
作者:佚名 日期:2012年05月07日 来源:宝应特校   录入:毛毛虫

学校德育工作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行为习惯、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健康心理的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殊教育是义务教育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生理的缺陷,残疾学生的自卑感强、性格倔强、不守规矩、缺乏自信心,到学校后不愿与老师交往,不认真学习,身心各方面充满了矛盾,容易接受不良影响。因此聋校开展好德育工作成了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如何更好地开展聋校德育工作,笔者长期担任聋校德育工作负责人,对聋校德育工作做了一些探究,我觉得聋校应该确立“生活德育”观念,注意充分释放残疾学生的生命潜能,努力践行“活动中育德,生活中育人”。

新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第一个基本特征就是“生活性”,明确指出“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我们要从残疾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采取感性和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在自己所需要的活动中主动建构自己的价值理想,体验生命的真实,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以人为本,确立生活德育的有效理念

理念转变是生活德育的有效前提保障。一切教育都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观。因此,在生活德育中,教师应遵循残疾学生个性发展特点,着眼于学生终身良好思想道德与行为习惯的形成,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生活德育工作中,以实践作为生活德育的生命,让学生在日常生活的德育实践中体验道德与人格的魅力,让学生真正理解生活德育的内涵,自觉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在日常德育工作中运用科研方法开展德育研究,创新活动载体和内容,使德育工作变被动适应为主动引导,变着眼于事情的解决为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在观念上,教师要认识到我们手中是正在成长的活生生的生命,在行动上,教师要亲近学生,贴近学生的生活,感受和了解学生鲜活的思想。

同时我们教师要率先垂范,给学生做榜样。教育的精髓在垂范,没有熏陶和垂范而过分强调管理技巧的教育是没有灵魂的教育,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管理层面上,而是要用充满感情和真诚的言行感动每一个学生,把我们的民族优良传统和现代人需要的品格通过示范潜移默化地传承给学生。教师要从小事做起,干净整洁的办公室,认真工整的板书,随手捡起的废纸,亲切的和学生打声招呼,这些小事无一不展示了教师良好的道德素养,在无形中对学生起着教育作用。校园无小事,事事皆示范。我们全体教师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践行,使人格成为第一影响力,道德成为第一教育力。

二、创设情境,构建生活德育的有效载体

情境创设是生活德育的有效载体。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创设具体而生动的教学情境,往往能够促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意识和探求动机,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也有利于促成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主动建构。为此,生活德育必须渗透于能激发学生情感共鸣的一则故事、一个案例、一次活动甚或是一幅图片、一段音乐、一句名言之中,融合于师生彼此都能投入的一种具体氛围、均能接纳的一种生动情境之中,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增强情感体验,以生成正确的态度,滋养丰富的情感,形成坚定的信念。

比如,为了让残疾学生学会感恩,懂得感恩。课前,我让学生收集自己小时侯的照片或者玩具。同时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谈谈自己的成长故事。课中,请一位同学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同时配有课件(内容为初生婴儿呱呱坠地的情境,中间穿插父母忙碌的身影,如清晨爸爸妈妈早早起床为孩子准备早点,爸爸在灯下为孩子辅导功课,妈妈干完了一天的家务还在灯下为子女打毛衣,风雨中妈妈为孩子打伞而宁可自己淋雨等情境片段)。把学生置于这样动人的情境中,唤起记忆深处的,而平常又被忽略的情感,懂得父母对自己的爱是那样的深,那样的长,又是那样的真。也许这样动人的情境,会让孩子终身难忘,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进而懂得如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回报父母,感恩父母。尾声时,我还设计了“爱的献礼”的教学活动:多媒体投影显示“聂海胜与女儿的天地对话”的画面;然后启发学生:假如明天是你父母的生日,你将给爸爸或妈妈送上一份什么生日礼物?于是,学生激情满怀地动手制作了一件件“小礼物”:一张简单的贺卡、一幅普通的漫画、一首不押韵的诗、一曲常见的歌。这些都饱蘸了子女对父母的浓浓深情,都寄托着子女对父母的拳拳孝心!

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为学生的道德建构创设良好环境和支撑的过程。作为学生道德建构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参与者,教师应注重创设合理有效、引人入胜的道德认知和冲突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三、自主实践,拓展生活德育的有效途径

自主实践是生活德育实践最有效的途径。实践活动要体现面向生活、追求育人的价值,注重在方法上育人、在活动中育人,在交流中育人,这就要求教师重视对残疾学生活动过程的指导、点拨、督促,促进残疾学生的自我教育,努力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提升道德水平与道德认知。要将道德意识扎根于学生心中,必须通过精心设计的实践活动,将道德概念回归到生活中,让学生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建立个人的道德价值观。育人的工作是一项生命工程,任何简单化的做法都不会产生滋养心灵的效果,只能通过学生亲历的生活来感悟,在自觉、主动的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我设计了“我是生活的小能手”主题活动,设置了“家居巧安排”、“家庭卫生我会搞”、“我也来做做饭”、“今天我当家”等几个方面的实践,通过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受到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有这样一个案例:那天我在教室里给孩子们讲故事,因为故事很吸引人,同学们都睁大眼睛听得津津有味,这时,教室外的走廊上几个学生开始嬉闹追逐,致使教室里的讲故事不能进行下去,这时,我就让学生说自己的感受,学生们个个激动不已,纷纷指责教室外的几个同学太不像话了,影响大家听故事——这时我忙问学生:“如果别人在学习或做事,你会怎么做?”学生在“如其境,如其情”的自主体验之后,自己教育自己,其针对性、实践性一目了然。可见生活德育,不受限制,可随时进行,不失为德育的良方。

四、回归生活,增强生活德育的有效体验

著名教育家鲁洁认为: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个生活中,不会有脱离生活的道德。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是德育取之不尽的题材,形形色色的人生百态是德育用之不竭的教材。现实生活世界是构建整个德育大厦的坚实基础,也是德育得以顺利开展的丰厚土壤。德育也只有与社会生活融为一体,才能生发出迷人的魅力,显示出自身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德育必须从纯粹的理性世界、知识世界和理想世界中走出来,回归到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世界,构建生活的德育,使德育源于生活,渗透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学校德育课程的设计必须营造和展示一种与社会生活本身一致的综合形态,努力使学生置身于他们生活中所能遇到的各种自然、社会、文化因素之中,不让学生的道德发展为自成体系的课程条块所分裂。同时,引导他们在各种环境因素、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的相互作用中,认识、体验和感悟道德教育的综合性要求,形成和发展各种良好的道德品质,进而增强他们道德实践的能力。”

思品课上,在教学《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时,课前我让孩子回家画画爸爸妈妈的手,了解爸爸妈妈的手曾经都干过什么活。在课堂上,让孩子们进行交流,体会父母工作的艰辛。课后还可以对学生提要求:一、能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二、父母下班能端上一杯热茶或递上一块热毛巾;三、生活、学习上不不让父母操心;四、为父母洗洗脚。同时,为了能和家长沟通,设计“爱父母”情况调查表,学生填上实践内容,再由家长填上意见,返回给教师。根据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情况,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表扬和教育,相信通过一段时间的体验,学生自然而然地养成了关心体贴父母、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习惯。

又如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逛商场》时,有个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那你们会看保质期、生产日期吗?(让学生拿出自己课前准备的商品外包装袋,找一找上面有没有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分别是什么时间?(学生们个个认认真真地寻找,然后欣喜地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

师:除了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你们想想,我们买东西时,还得了解什么?小组讨论讨论,并把你们的想法补充到书上去。(学生自由地交流讨论后举手示意。)

生1:还要看看商标,有些商品外形差不多,其实根本不是同一种商品。

生2:看看生产厂家和厂址。

生3:还要仔细地看看产品的说明书。

生4:有的商品还要看它的防伪标记呢!……

师:哟,原来购物时要看的东西还真不少!拿出你们带的商品外包装,再来认一认,看一看它的商标,生产厂家,厂址,产品说明书等。

师:同学们看得真仔细,买东西时就是要这样认真地细致地看,做到心中有数。

在引导残疾孩子关注他自己的生活时,还要鼓励残疾孩子以主体的身份实践他自己的生活,积极主动地观察、体验、调整和发展自己的生活。

五、引导生活,促进生活德育的有效生成

德育应关注并引导学生的日常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学生关注的生活热点开始。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在社会熔炉中汲取生活养料,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促成学生健全人格的有效形成。如我通过开展发扬传统美德,让孝心走进课堂;开展建设诚信主题教育活动,让诚信进校园;开展“一日常规”教育;开展节约一滴水,爱护一株花的教育活动等,让学生的思想道德面貌焕然一新。其次,从日常情感教育入手,重视对残疾学生进行早期的情感教育,重视情感体验,是学校、家庭、社会各个教育领域都必须坚持的德育方法。如帮助父母干农活,体验父母的辛劳;让每一位学生轮流“做一天值日班长”,体验常规管理的重要性等。第三,结合学校实际充分发挥德育资源优势,挖掘校本课程资源,让课内外德育有机结合。

“生活处处皆德育”,让德育走进残疾学生的生活,把生活德育融入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让生活德育如暗香浮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德育中,去实践、去体验、去内化、去感悟,产生心灵火花;在心灵震撼中,自觉地调整道德认识,积累道德体验,不断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合作,成会全面和谐发展的“真正的”人,焕发生命的精彩。

参考文献:

1.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03年6月

2.高德胜 .德育生活论 .人教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

3. 汤继平 .聋校德育工作研究与探索,2007年12月

回到首页
 
上一篇文章:对聋生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下一篇文章:浅谈聋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发表评论
用户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法律声明 | 站内地图 | 关于我们 | 公告与帮助中心 | 联系我们 | 联系站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