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特教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聋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摆在我们每个特教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使听力障儿童通过九年义务教育,得到全面发展,平等参与社会生活。为了达到这一教育目标,我校近几年在教学改革中,认真贯彻聋校教学大纲,加强了对听障儿童的语言训练教学。坚持教育和康复相结合的原则。确立了以语言训练为中心内容的省级科研课题:《培养听障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专题研究。下面我就分几个方面谈一谈。
一、语言训练教学的意义
聋校的教育对象全都是听力残疾儿童少年。他们由于失听导致不会说话。由于没有有声语言,不能与健全人正交往,他们的思维大多只停留在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个性、性格、情感等方面的发展也都受到极大的阻碍。因此,对他们进行语言训练,其目的就是增强他们的口语能力,发展他们的语言,以语言的发展带动身心的全面发展。
听力残疾学生生理缺陷主要是耳聋,而不是口哑。他们不会说话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听觉器官从小就对外界的有声语言没有感知的反应。不知道话是怎样说的,也就无法学说话了。但是,从他们的生理特点来看,不管是先天或是后天的聋哑,他们的发音器官都是完整无缺的。能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我们在教学法实践中充分运用他们的视觉、运动觉和残余听力、让他们慢慢地模仿老师的发音方法,持久地刻苦练习,大多数聋生的有声语言发展效果是很明显的。
语言是形成和实现思维的工具,思维活动只有在语言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返过来,思维发展了,语言就会得到更大发展。因此,对听障儿童进行语言训练,是提高他们思维能力,全面提高聋校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从聋校语文教学的要求来看,语言训练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实践证明,要提高聋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口语是基础,这是因为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只有先掌握口头语言,才能掌握书面语言,这是人类语言发展的普遍规律,听力残疾儿童学习语言也必须遵循这个规律,把学习口语作为掌握书面语的奠基石,有了这个基础,语文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这些年工作的实践来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较快。由于口语能力增强,他们对教师传授的知识接受较快,有许多学生能够阅读课外读物,如唐诗、儿歌等,还能用口语进行歌咏比赛、诗歌朗诵等文艺活动,学生的知识面不断扩大,语言学习也变得生动活泼。书面语言也有较大进步。学生每天的日记中简单的句子是较通顺的。其语句颠倒和错乱的情况明显减少。
再从改革聋校的教学手段来看,口语教学是现代聋校教育中最进步、最科学的方法。这是因为,任何知识都是采取概念、定理、结论和法则等形式,结合而成为概括的体系,借助语言文字传授给学生。让他们了解、记忆、并运用到实践中去,如果没有语言这个基础,学生难以掌握,有很多概念只能是停留在朦胧的感知中,这便是学生在书面语中出现了“饭吃我”等语名颠倒,语法混乱的基本原因。聋校的培养目标和教育目标与普通学校一样,是使耳聋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建设合格的劳动者,与正常人一样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如果他们不掌握有声语言和书面语言,是很难达到这一目的的。因此,聋校开展语言训练教学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它在整个教育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语言训练教学的基本方法
对听力残疾学生进行语言训练难度是较大的,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同时还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我校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之所以取得较好效果主要运用以下基本方法:
1、正确运用儿童语言发展规律来进行语言训练教学。儿童的语言是相当长期的实习、实验发展而来的。大约婴儿自出生十个月后开始学习语言。到五岁左右才能熟练地运用语言,儿童的语言由不正确到正确,语句由不完整到完整和语法的逐渐增加,它的发展是渐进的,同时也是在生活中不断矫正的。对于耳聋学生进行口语训练,也就应该依据这个发展规律和有计划地进行,从聋童入学时就抓起(7——9岁),抓住这个“关键期”进行时早期语言开发,效果是较好的。
2、加强发音训练和汉语拼音教学。初入学的聋童要进行听力测试,分类编班,抢救他们的残余听力,要强化听觉训练才能进行发音训练。充分利用聋生的的视觉、运动觉来进行发音说话的技能训练。进行呼吸练习、舌体操、运用“启音博士”软件进行最大声时和启音训练及各种拟声语的训练。使学生懂得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这样学生对学习汉语拼音有了一个好的基础。汉语拼音是语言训练最起码的阶段,它是学生识字正音和掌握有声语言、书面语言的工具,必须把好这一关。
3、说话要求做到联系反射和运用实物。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师的一张嘴巴。这是最生动的实物。通过发展耳聋学生的视觉感觉性,使他们能观察说话对方嘴巴的动作,来了解别人所说的言语。这里所说的“了解”是经过数百次的反复练习,使耳聋学生从模糊的感知到真正的理解,教师要把所说的词语用自己的嘴巴的动作充分地显示给学生看。每一句话要完整,文理要通顺。应从整句为主,避免单音、单字,就是教名词也要用整句话。例如“这是铅笔”,“这是文具盒”等。名法可以多变化,最好不说单音、单字。语言的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切不可急于求成,刚开始学习时,可多教一些名词。同时充分利用实物、图片、游戏等方式结合进行。
4、会话要有规律、有组织地进行。形式上要分词排列,便于学生练习和阅读。并注意运用字母、汉字和图画,教师对学生对话时都要用语言来配合手势或身势、表情。学生初期回答问话时可能不会用有声语言,而是用手指点或其他身势表情来表达。教师一定要用口语回答。这就是会话的实际练习,开始时,教师说话的动作应该稍慢,要依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渐地加快,反复地多说,从而培养学生能够看正常人讲话的习惯。
5、语言训练教学要在轻松的气氛中进行。低年级发音说话教学尽可能地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游戏进行,避免枯燥和死板的教学形式。
6、积极锻炼发音器官。虽然听力残疾学生的发音器官是完整无缺的,但因长期很少使用,普遍现象是:肺活量减小、呼吸短促,声带萎缩、舌头僵化。根据观察,这种现象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因此,有组织地积极指导学生锻炼发音器官是很重要的一环。他们初期的发音是不会正确的,有的会发几个断断续续的声音,这时教师应从正面鼓励学生,不应尽作消极的矫正,而应积极地指导学生多练习。
三、语言训练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聋校的语言训练是非常艰巨而细致的工作,而且要做到持之以恒,要收到好的效果,除了掌握好正确的方法外,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语言训练不是单纯的发音教学。它是一项贯穿多种方法的系统工程,教学中必须采用的“看”“听”“摸”等多种感觉方法配合进行,以达到“功能补偿”的目的,这种难度是较大的,教师必须树立持之以恒的信心和决心,要有下狠功夫的决心书毅力来攻破难关,上好一堂语言训练课等于导演一场好戏,因为教师不仅是在讲课,而且还要以表情、身势等配合进行,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2、要注意培养聋生的语言交往意识。培养和激发聋生使用口语的愿望,建立他们的交往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聋生没有交往的需要,也就没有学习的动力,语言训练教学就难以见效。聋生由于缺乏有声语言,他会用其他方式,如手势、表情、动作或一些自然语声表示自己的愿望和要求。教师对这种交往意识要及时给予鼓励,并认真地对待,给学生做一个聆听的好榜样。通过教师的榜样作用,使学生养成其聆听(注意听声音和看口形)的良好习惯,使他们在生活中体会到口语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如:学生向老师反应情况,老师首先要求学生叫“老师”,然后老师再作回答,这样学生就会明白,只有用口语说话,才能满足他的要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口语的积极性。
3、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巩固和发展聋生的口语能力。在校内的各科教学当中,教师要注意多使用口语,少用手势语,学生在家庭和日常的一切活动中也应开展有声语言运动,大家都和聋生以口语对话,使学生处处都有学习口语和使用口语的机会,同时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佳话比赛活动,调动学生学习口语的积极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