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机场 扎着高高的马尾,身着红色国家队服,充满灵气,面对镜头嫣然一笑……汪伊美随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圆满完成2018平昌冬残奥会闭幕式“2022,我要飞!”节目表演,3月19日18时左右回京了。 平昌冬残奥会,中国代表团实现了奖牌和金牌零的突破!无数人为超越自我、激励世界的残奥之美而欢呼…… 闭幕式上,一位被命运捂住耳朵的美丽女孩汪伊美,用她轻盈优美的翩翩舞姿演绎肢残女孩“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的逐梦传奇,征服了现场数万观众热烈的掌声,取得作为属于舞者的最美“金牌”。 她就是汪伊美,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演员,一位无声世界里的唯美天使,在2008年和2018年两次登上残奥会的舞台。 难以想象听不到声音的她,如何在无声世界里随音乐翩翩起舞?这一切还要从头说起。 汪伊美出生于1998年,在4个月大的一次发热中,失聪了。在北京同仁医院检查时,伊美最终的测试结果得出:110分贝!极重度耳聋! 为了帮汪伊美避免“十聋九哑”的结局,汪伊美的妈妈想尽办法教小伊美说话,给她配了一个当时国内最高级的大功率助听器,正常人带上连隔壁邻居说话都听得清清楚楚,但伊美戴上后,还是极其微弱。 尽管这样,一家人并没有放弃。每天父母都会制造各种声音让她听、感受。慢慢地,伊美能发声了。2006年得知《千手观音》中的邰丽华也是听障人士时,汪伊美强烈要求“学跳舞”,认真学习每一个舞蹈动作。 2007年8月,汪伊美机缘巧合进入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成为团里最年轻的小演员。 2008年,11岁的汪伊美在北京残奥会上用手语与圣火的对话,短短几分钟的表演,感染了亿万观众。 尽管热爱舞蹈的汪伊美为舞蹈付出百分之二百的努力,但还是遇到了各种困难:听不到伴舞的音乐声音,汪伊美只能靠眼睛来掌握舞蹈节奏,瞄舞伴的身姿,观察周边灯光的变化……更吃力的是,除了练舞,她在北京惠新里小学跟其他健全孩子一起上课,尽管坐在第一排,看着老师的口型学习知识,但很多时候还是不懂老师在说什么内容,听力仍然是她最大的障碍。妈妈李苏琴无奈地说:“当时一个好点的人工耳蜗要20多万,还不包括手术、治疗费……想都不敢想,哪有那么多钱……” 幸运的是,命运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的人。2010年年初,澳大利亚科利耳公司进入中国15周年,同年3月18日,幸运的汪伊美从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获赠了一套科利耳的人工耳蜗设备。植入人工耳蜗后,汪伊美说:“原来你们的世界这么吵啊”,这把现场的大伙儿都逗笑了。至此,汪伊美和大家沟通交流无障碍了,发音也越来越标准、语调也越来越婉转动听了。 现在的伊美,再次升级人工耳蜗后,更是听到了很多以前从来没听过的声音,比如钟表的滴答声、呼呼风声、泉水叮咚、细雨噼啪声等细微的声音。这些细微美妙的声音不断化作心中美妙多姿的旋律,让她终于跳舞时不再“左顾右盼”,眼神也充分得以解放,不再是盯着台下老师的手势或同伴的舞姿,而是可以完美地展现舞者的精神世界。 “让生命有声音,让声音有生命”,汪伊美的生命里有了美妙的声音,生命因声音更精彩,声音也让生命更富感染力。2017年,已经掌握舞蹈精髓、化身舞中精灵的汪伊美如愿考入北京舞蹈学院。她有一个梦想:能像邰丽华一样,当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团长,回馈社会。 2018年3月18日,时隔十年之后,在韩国平昌冬残奥会闭幕式上,汪伊美再次以主舞身份来到残奥会舞台,领衔表演《2022,我要飞!》。舞台上的她穿着红舞鞋,独坐在轮椅上,轻轻打开窗子,幻想变成一只白色的寻梦鸟儿自由飞翔,飞到冬残奥会冰雪赛场,化成飞奔腾跃的运动员,奋勇争先。 3月19日,和残奥会运动员一起载誉而归的汪伊美出现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脚步轻盈、甜美微笑着向出口处走来。尽管她为了彩排、表演,已经两天没有休息了,但仍然打起精神认真回答我们的问题。 汪伊美说:“为了让这个节目的表演更加完美,我和其他16位听障小伙伴排练3个月,虽然很辛苦,但每个人都热情高涨。因为我们的节目是献给冬残奥会的所有运动员们,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另外,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残疾人,他们都是我的兄弟姐妹。我想告诉他们,尽管命运让我们有不同的残疾,但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 跟她的交流,非常流畅和自然。如果不仔细看她的头上佩戴着的人工耳蜗,谁也不知道她是一名听障女孩。挥手送别汪伊美,细数她20年波澜起伏、自强不息的过往,不由得送上最真挚的祝福:听障朋友们,终有一天我们将掀开命运捂住你们耳朵的手,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听到爱的声音!让每一次发声都能得到生命的回应!你们的生命将因声音更精彩! 祝福伊美 ❤ 预约与咨询澳大利亚耳蜗,可点击澳大利亚科利耳耳蜗预约与咨询表!无声世界的舞动天使,谁撩动她的心弦?
获赠人工耳蜗,她的生命拥抱声音
再登残奥会舞台,用生命演绎折翼飞翔,赋予声音新生命